花在中医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早在秦汉时期,当中医药学体系初步形成,植物的花就已入药。

花入药的起始

据《五十二病方》记载,有解毒杀虫、泄水逐饮的芫花和有祛风通窍的辛夷(广玉兰)就被广泛使用。

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书中就记载了菊花、芍药、蒲黄、桃花、旋覆花、款冬花等二十余种花类本草,至今依然常用。相传名医华伦制作香囊悬挂于室以预防肺痨、吐泻等病症,这香囊中的香药就有丁香,其著名的手术麻醉剂“麻醉散”就用到闹羊花(黄杜鹃,有大毒)。

此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花的应用就更为广泛,许多书籍收录了更多的花,比如南北朝的雷学所著《雷公炮灸论》就有新增芹花、丁香、密蒙花等,汉末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又新增葛花、杏花、楝花、榆花、棘刺花、贯众花等。南宋时期的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中就记载了梅花、菊花、桅子花、松花等十余种花馔及其制作方法。

历史上的巅峰

到了明朝,《本草纲目》详细记录了余种有疗效的花类,极大的丰富了中医体系,让本草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书中添加了杜鹃花、醉鱼草花、大豆花、樱桃花等。

清代赵学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成就,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单列“花部”,新增了铁树花、秋海棠花、水团花、万年青花等,还收载了桂花露、玫瑰露、茉莉花露、金银露等花之蒸露。可见古往今来,医学家们对花类的应用就一直在探索挖掘,由此也带动了花类药物炮制、配伍、剂量的认识不断加深。

现在的应用

到了现代,花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就非常丰富了,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经常用到花类。比如用花做食物、酿酒、代茶饮、沐浴、制香囊、提炼花露或是制取花油。

这个季节正是春季的开端,常饮花茶可以促进体内阳气的生发,如同万物恢复生机,我们感觉到的春困就能够缓解。花茶带来的芳香辛散之气,能够散发冬季积聚在人体内的寒邪,春天喝花茶还能够清楚冬季摄入过多油腻类食物带来的肠胃负担。

花的疗效

花类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治疗脾胃诸证时,如果以疏肝理气、和调脾胃的思路来调理,那么搭配上厚朴花、玫瑰花、佛手花、玳玳花等,就能使原方在恢复气血机能上功效更强。还有就是有的朋友脾胃湿热特别严重,用一些芳香类的花类,比如旋覆花、扁豆花、玫瑰花、合欢花等,就能醒脾开胃,相比传统健脾类药物,花类的功效更是妙不可言。

花类对于一些情志方面的疾病,功效更是显著,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是因为花类能够让人们心情舒畅,药性柔和,既能发挥功效,又不用担心会给脾胃带来负担。

此外,诸如槐花、白梅花对于痔疮的作用十分明显,鸡蛋花、玫瑰花、茉莉花等对于妇科疾病也是经常用到。

春困

值此春季到来的时候,如果朋友们有春困的情况,笔者建议,为自己泡上一杯浓香的茉莉花茶,不仅可以散去冬季集聚的湿寒,也可以减轻我们冬季摄入过多油脂的肠胃负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永葆生生之气。

???

韵禾生活,创造有韵律的自然生活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少儿白癜风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tz/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