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東書院
作者|丁元庆 编辑|黄鑫磊 湿热头痛临床常见,临床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湿热头痛,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有关认识与方法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阳盛之体、饮食失节是导致湿热头痛的常见病因。湿热既可从外感受,也可由内而生。通常认为,湿热头痛多见于外感病,但就临床所见而言,湿热头痛之属于内伤者更为多见。 1.1病因 涉及外感、饮食、内伤、久病等方面。饮食失节最为常见,而素体阳盛则是发病的基础。阳盛之体,复因嗜食辛热、肥甘厚味,则湿邪极易自内而生,湿郁化热,湿热郁遏。 阳盛之体是湿热内生的内在原因。有关《伤寒论》的研究曾经提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发病规律。由于存在体质差异,其阳气盛衰有别,由此决定湿邪内生之后,会出现两类性质不同的证候,即中气盛者,其气盛阳旺,湿从热化,病在足阳明胃,表现为热重于湿;中气虚者,阳气不足,湿热之邪,羁留太阴,表现为湿重于热或湿邪突出。此外,无论外感湿邪或湿热之邪,皆可随人体阳气盛衰而有寒化与热化之不同。 湿热胶结,互为影响,导致头痛发病。王孟英曾指出:“热得湿则郁遏而不宣,故愈炽;湿得热则蒸腾而上薰,故愈横。两邪相合,为病最多。” 1.2病机 1.2.1湿热阻滞气机,壅滞经脉,扰乱神机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趋下,何以能上犯清窍?要在湿与热合,热蒸而湿动,上犯清空,壅滞气机,阻遏脉络,郁痹清窍。湿热蒸动,上熏头面,为痛为眩,扰乱神明则心烦失眠,湿热上犯则面赤而油垢。 1.2.2湿热壅阻,病机多端 湿热内结,阻滞气机,可以导致多种病机变化。 1.2.2.1湿热最多夹痰 湿与痰本出一源,皆由水液不能正常运行,留着阻滞,因此,湿热头痛,病久最常兼夹痰浊、痰热。常见头昏,体胖,苔厚腻,脉滑数等症状。 1.2.2.2湿热常夹瘀滞 湿热为有形之邪,留于体内,阻滞气机,壅阻血脉,血行不畅,留滞为瘀,故湿热极易挟瘀,头痛固着不移。 1.2.2.3湿热易于伤阴 湿热责之饮食不归正化,根在中焦,极易阻滞隧窍,郁遏不解,多伤阴液。 2证候特点 2.1主要临床表现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耎短,小筋驰长”。《素问·至真要大论》则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故湿热头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沉重或昏闷不爽,反复发作,或头痛连项,或颈项拘紧,或见胸闷脘痞,口苦口干,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溏垢,或闭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或滑数。湿重者则大便多偏溏,或胶着黏腻而滞下不爽。 2.2临床特征 ①头痛沉重或昏闷不爽,或见颈项拘紧不适;②病程长,发展缓慢,反复发作;③口苦口干,或大便不爽或溏垢;④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或滑数。 湿热头痛发病主要责之湿热壅滞经脉,此时脘痞、腹胀、身重、呕恶、纳呆、脉濡数等以脾胃为中心的症状可以不突出。 2.3湿热兼夹证候 2.3.1湿热夹痰证 湿热与痰热病人皆可出现胸闷脘痞、口中黏腻、舌红苔黄腻等临床表现,痰热病人常见咯吐黏痰,甚则头晕、头昏、目眩,或伴有精神、神志异常,记忆力减退,等等。此外,湿热夹痰为病者可以见形体肥胖等。 2.3.2湿热夹瘀证 湿热夹瘀常见头痛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头痛部位固定,舌质以暗红、紫暗常见,或舌体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或弦,或沉细或细涩。 2.3.3湿热夹郁热证 现代社会精神紧张、饮食失节是常见致病因素,故临床常见湿热郁遏、气机不畅兼夹精神紧张、气机失和者,湿热与气郁交互为患。气郁易于化火,故在湿热之中,常见火热偏盛之象。其临床表现更为复杂,二者皆以舌质红为常见,而湿热证为主则以舌红苔黄腻为主,郁热易于伤阴,舌质红,舌苔黄而少津,伴见精神紧张,情志不畅,头痛发作与加重常常受精神情志因素影响。 3葛根芩连汤 治疗湿热头痛临床应用 3.1湿热头痛治法 清热利湿,通络利窍。以葛根芩连汤为主方治疗。 3.2处方组成 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草5g组成。 3.3加减 湿热并重,选加白鲜皮15g,苦参9g,栀子9g;湿重于热,选加佩兰12g,防风9g,猪苓15g,茯苓15~30g;热重于湿,选加连翘30g,滑石20g,栀子9g;心烦失眠,选加竹叶9g,滑石15g;恶心呕吐,选加旋覆花15g(包),竹茹15g,芦根15~30g;口干口渴,选加天花粉15g,北沙参15~30g;湿热夹痰证,上方加半夏9g,牛蒡子15g,栝楼15~30g,以清化痰热;湿热夹瘀证,上方加丹参15g,川芎12g,僵蚕15g;湿热夹郁证,上方加郁金15g,川贝母9g,香附15g;湿热伤阴,加石斛15g,天花粉15g,生地15g。若患者胁肋不适或胀痛,心烦易怒,则为肝胆湿热,宜合用茵陈蒿汤、白头翁汤或大柴胡汤加减。此外,还要随证加入理气、醒脾、化湿的药物。 4典型病案 例1患者,刘某,女,82岁。年2月6日入院。头痛15年,加重3天。头痛反复发作,病程15年。年突发头痛,经CT扫描,诊断为“脑出血”。此后,头痛时常发作,经久不愈。昨天头痛突然加重,颅脑CT扫描示右侧侧脑室旁“脑出血”。患者神志清楚,语言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大浮滑。体格检查:血压/80mmHg;头皮(两颞部及太阳穴、头顶)触痛,3~6颈椎横突旁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颈椎平片: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棘突旋转移位。中医诊断:头痛;辨证:湿热内蕴,久而生风,肝风夹湿热上扰清空。西医诊断:(1)脑出血,(2)内伤头痛。治法:清热利湿,平肝息风。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30g,黄芩12g,黄连9g,苦参6g,丹参18g,白鲜皮15g,菊花15g,当归15g,生白芍15g。水煎服,每日1剂。20%甘露醇ml加压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2天后改为ml加压快速静脉滴注,每日1次,3天。年2月12日,头痛明显减轻,口渴,舌质红,苔薄微黄乏津,脉弦滑。血压/70mmHg。处方:上方去苦参,加天花粉15g,北沙参30g。上方加减治疗3周,头痛缓解,复查脑MRI:脑出血基本吸收。 按语本案头痛经久不愈,突然加重,虽然脑CT显示脑出血,但无“喎僻不遂”见症,故仍诊断为头痛。久病头痛责之湿热内蕴。湿热蕴结既久,导致风火内生,湿热风火上扰清窍,是以头痛不愈反而加重。治法以清利湿热,兼降火息风。葛根、黄芩、黄连、苦参、白鲜皮清利湿热;菊花、丹参凉肝息风,配生白芍、当归柔肝平肝。全方苦寒为主,清利湿热,凉肝平肝,而无伤阴耗血之虞。 例2患者,张某,男,54岁,济南市人。年2月11日初诊。左侧颞部疼痛10余天。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部疼痛,呈持续性,下午痛甚,曾服药治疗效不显,头晕,不伴恶心,耳鸣,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水滑,脉沉细。体格检查:左侧颞部触痛,左侧3~6颈椎横突旁压痛明显。中医诊断:头痛;辨证:湿热壅滞太阳少阳经脉。西医诊断:颈源性头痛。治法:清利湿热,疏利经脉。处方:葛根30g,黄芩12g,黄连9g,炙甘草9g,生白芍15g,天麻15g,姜黄9g,桂枝10g,威灵仙30g,天南星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二诊(年2月18日):头痛基本缓解,左侧颞部触痛减轻,舌红,苔薄黄腻,脉沉。处方:上方加豨莶草30g。6剂,水煎服。愈。 按语葛根芩连汤本为协热热利者设,用于湿热蕴结之头痛每获疗效。用葛根之辛凉疏达,以疏风散邪,疏利经脉气血,畅利气机;黄芩、黄连清利湿热,加天麻、桂枝、威灵仙、天南星以增葛根散邪通络之力。 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年2月24日,星期三第4版:学术与临床版。本次发布,作者有修改。本文由“麗東書院”治白癜风西安哪家医院好白殿疯的要怎么忌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z/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