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一下“恶心”这个词。电影场景,一个人看到肮脏的东西,往往就恶心呕吐了起来。这是正常人都会有的反应吗?古人造字为什么造出“恶心”来,而不是“恶胃”?明明是胃在吐东西,而不是心在吐东西,可实际上病人即使没有吃伤胃,胃很好,他要是看到肮脏不忍睹之物时有恶心之感,严重的还会干呕。所以大家想想,究竟是心让它呕,还是胃让它呕?

这个发现太有启发了。因为治疗很多消化道症状,如果只是降胃而不来调心,可能效果还不够理想。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其他的脏腑皆为臣使之官,主令臣从,心脏发出信号让胃呕吐,胃就呕吐。

那么,恶心的反义词是什么?那就是开心了,所以治疗恶心是不是用用一些开心宽胸解郁的,如玫瑰花、郁金呢?

这样,大家的思路就打开了,在降逆的基础上,再加一些宽胸解郁的花类药来治疗胃病、消化道症状,以达到心胃同治的效果,这不是很好吗?古代名方,《伤寒论》上张仲景的旋覆代赭汤就是这样的一首方剂。

《伤寒论》第条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噯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此人素日胃就不好,可没明显发作,由于外感,经服药吐下等伤胃气,新得的病好了,但素日胃的疾患明显发作。心下痞硬,就是人参证了,为胃虚,邪饮趁胃虚而往胃上来,故心下痞硬,邪气上逆,故嗳气不除,应用旋覆代赭石汤主之。此方(与)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有相似之处,也有人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为健胃治逆的,治呕逆,另外加旋覆花、代赭石。旋覆花是下气去结气的。代赭石是收敛性健胃药,此药在治本病不要重用,多用反伤胃。后世说是镇重使逆气不往上来,其实是收敛性的健胃药,有点补益的性质,此药重用,对胃不好。所以用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半夏,就是健胃降逆,用旋覆下气去结气,代赭有点健胃镇逆作用。

原来,这旋覆代赭汤是治疗胃气虚寒引起的恶心呕吐反胃,以及中焦痞硬。“心下痞硬”,这四个字很有意思。为何中焦脾胃张仲景要称为心下呢?心胃相连,如果心气不下达,心阳不够了,胃消化食物功能就会减退。而胃气不降胀在那里,心气不能顺利下降,心就会烦热难受。可见一个胃的治疗思路,必须上升到心胃同治的高度。这就是张仲景提到“心下痞硬”的道理。这样治疗时不就告诉我们要把宽心跟降胃同时进行吗?

宽心多用花类药,因为花就像植物的心脏,含苞待放,有一种开放之趋势,作用到人体就是宽胸解郁。而降胃多用到质重之物,质重的走下焦也。

这旋覆代赭汤最主要的两味药,汤名已经告诉我们了,就是旋覆花和赭石。这赭石大家都好理解,就是降胃逆嘛,旋覆花呢?古人云:“诸花皆升,惟旋覆独降”。

按正常来理解,旋覆花也是降肺胃之气平肝的啊!

这样来理解旋覆代赭汤,似乎还不够深刻,为何张仲景不把它叫做代赭旋覆汤,而叫它旋覆代赭汤呢?我们不要忽略花类药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够开放郁闷。

我们再想一想,大凡花类都象征着植物的心脏,对于人体,它有一定的宽胸解郁之功,而这旋覆花本身还能降气平肝,这样一物而两用,在降肝胃逆气的同时又能宽胸开心解郁,真正减除了恶心呕吐、心下痞硬的病理现象。

现在不是有很多胃肠神经官能症吗?很多病人有胃肠消化道症状,一紧张激动就容易腹泻便溏,用健脾胃的办法,不能完全解决,这时不正要考虑到宽胸解郁的道理吗?

此方有治噎膈的机会,就是胃食道发炎、癌症等打噎相当凶,用此方好。另胃泛酸,胃痛,打嗝,大便干,此方好使,如果酸太多,可加乌贼骨。注意大便稀不行,用茯苓饮比较好,这些都是常用的方。苦于嗳气所以说“噫气不除”。

旋覆花30g、人参20g、生姜50g、半夏60g、代赭石30g、大枣12枚,炙甘草30g。

用水ml,煎至ml,去药渣,再煎至ml,分3次温服,日服3次。

用于治疗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狭窄,胃扩、胆道感染、肝炎、食管癌、咽异感症、膈肌痉挛等疾病。

心下痞硬,噫气,气上冲,脉弦紧。

1.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肝炎、膈肌痉挛、妊娠呕吐等疾病,以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噫气为主诉时可用本方。

2.以噎膈为主证的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如幽门梗阻、贲门痉挛、食管癌、胃癌等。

3.手术后的呃逆、重病恢复期见有纳呆、心下痞硬、形体消瘦者也可选用旋覆代赭汤治疗。

4.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梅核气等也会见到本方证。

健康小问题,身体亚健康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白癜风专治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kl/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