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优势

1.中医是从宏观认识和治疗疾病,西医是从微观认识和治疗疾病

中医主要是研究人体宏观状态变化及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学科,西医是主要研究人体微观结构状态变化及与其影响因素有关的学科,中医是以大看小,西医则是以小看大。借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就是一个更“宏观”一个更“微观”。

中医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医有宏观准确性;西医从微观看问题,采用分析法,不把人当成人,而视为各零件的组合,有微观准确性,却无宏观准确性。

以“胃脘痛”这种病症来举例,胃脘痛虽然是以胃脘疼痛为主,但是中医在辨证求因时从整体上去把握,既考虑到胃本身的病变,还考虑到与脾、肝或其他脏腑的病变,以及整个人体的病变和与自然界的联系,而西医主要考察胃本身,如细胞、胃内组织等微观方面。

认识论告诉我们,宏观可以统帅、包括微观,微观只能说明和解释宏观。因此,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

2.病与证的关系

(1)病与证的定义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病的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如:不寐、郁病、眩晕病等。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于证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如:热扰胸膈证、营卫不和证、邪犯少阳证等。

一种病可以包括多个证,一个证可以存在于多个疾病中。

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西医治病,而中医治证。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以及病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如头痛病,可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肾阳亏虚、上热下寒等证型,虽为“头痛”这一种病,但是根据证型的不同,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祛风清热、祛风除湿、温补肾阳、清热除寒等治法。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因而可以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如头痛病、眩晕病虽为两种不同的病,但都有肾阳虚衰这种证型,因此可以用“温补肾阳”这同一种治法。

3.中医的病理观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又称“真气”或者“元气”,具体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康复能力。邪气是引起人体致病的因素,包括外感、六淫和内伤等因素。正气与邪气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此进彼退。在多数情况下,邪气之所以侵袭人体而发病,是因为正气虚弱,抗邪无力,因而,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据,居于主导地位。

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话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即人体的正气强,人就不易得病,人体的正气弱,人就容易得病。由此可见,对于人的健康来说,正气是起决定作用的。

二、协定方

1.失眠

(1)定义:

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2)辨证论治

①热扰心神证

主症:入睡困难,心烦,身热,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病机:余热郁于胸膈

治法:清解胸膈郁热

代表方:栀子豉汤加味

组成:栀子、淡豆豉、茯神、白术、枳壳、厚朴、炒麦芽、生龙牡、炒枣仁、柏子仁、巴戟天

②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证

主症:眠浅易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病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

治法:引阳入阴,调和阴阳

代表方:桂枝汤加味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茯神、白术、淫羊藿、生龙牡、川芎、益智仁、柏子仁、肉苁蓉

③邪犯少阳证

主症:辗转反侧不能眠,睡眠质量低下,口苦,咽干,目眩,可伴有胸胁苦满,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呕吐,往来寒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

病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

代表方:小柴胡汤加味

组成:柴胡、黄芩、清半夏、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茯神、白术、生龙牡、炒枣仁、柏子仁、巴戟天

④寒热错杂证

主症:眠差,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病机:寒热错杂

治法: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加味

组成:清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3)病案举例

①丁某,女,50岁

.06.29首诊

失眠3月余,入睡困难,需借助安定方可入睡,平均夜眠5-6小时,精神差,伴有头两侧胀痛,眼干畏光,多虑,右胁胀,嗳气,平素畏冷,纳少,小便调,大便干。舌暗,苔薄,脉左紧,右弦。

诊断:不寐

处方:栀子10淡豆豉20青皮15茯神30肉桂10生白术15炙甘草5

肉苁蓉30火麻仁30川芎20柏子仁30生龙骨30生牡蛎30

.07.06二诊

效佳。现症见:睡眠较前改善,不须服用安定,腰、背部胀痛,胸骨前区疼痛,周身乏力,纳少,口干,双小腿怕冷,大便不规律,偶质干,小便可。舌淡,脉沉濡。

处方:中药加巴戟天20淫羊藿20

.07.13三诊

现夜可眠6-7小时,偶有失眠,仍腰背胀痛,乏力口干无味,自觉双小腿及腰部怕冷,盛夏仍需借助取暖设施方觉舒,焦虑时则右胁胀痛,小便可,大便不规律,质偏干。舌淡,齿痕,脉细滑。

处方:肉桂10生白术15炙甘草5茯神30菖蒲20巴戟天20砂仁10

淫羊藿20柏子仁30附子10(先煎)吴茱萸5青皮15

随诊,患者自述睡眠基本恢复正常。

②许某,46岁,女

.4.14首诊

眠差1年,加重半月,入睡难,眠浅易醒,复寐难,多梦,夜眠3-4h,劳累紧张加重,眼睛、目眶、太阳穴发胀,视物模糊,记忆力下降,上半身汗多,白天头昏沉,精力差,口干黏,痰多,色白,难咳出。左胸胀痛。畏寒,恶食凉,大便2日一行,质黏。舌暗,苔薄黄,脉沉弦长。

诊断:不寐

处方: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10炮姜15苍术20茯神20五味子15细辛3陈皮10生龙骨30生牡蛎30枣仁30旋覆花12茜草15郁金15

.4.21二诊

眠差改善。仍多梦易醒,夜眠6-7h,眼睛、目眶、太阳穴发胀减轻,视物模糊,上半身汗出,肩背发凉,白日头昏沉,精力差,口干。心悸减轻,大便黏,日1行。舌暗,苔薄黄,脉细弦。

处方:上方炮姜改20,茯神改30

.4.28三诊

药后效佳,睡眠较深,易醒缓解,睡眠时间延长。现症见:夜眠7-8h,眠较深,醒1-2次。上半身汗出缓解,头昏沉减轻。纳可,二便调,舌脉未见。

处方:中药上方继服。

③吴某,女,47岁

.11.03首诊

眠差1个半月余,入睡难,时而彻夜难眠,思虑过多,心烦苦闷,抑郁难眠,对周围事物冷漠。纳差,畏食凉,食后胃胀,嗳气多,胸协苦蛮,口干苦,发涩,大便2-3日一行,头干,成形,小便调。舌暗淡,胖大,苔白腻,脉弦长。

诊断:不寐

处方:柴胡10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20茯神30生白术20桂枝20

旋覆花12枳壳20炙甘草10生龙骨30生牡蛎30炒枣仁30菖蒲10

白蔻仁10砂仁10

.11.10二诊

效佳。现约半小时可入睡,多梦,睡眠质量可,每晚可睡5-6小时,。纳差,食后胸胁苦闷。口苦,口干涩。嗳气多。心烦苦闷,大便2-3日一行,头干,成形。小便调。舌暗红,苔白润,中偏黄,脉紧长。

处方:中药上方加郁金20丁香5

3周后电话随诊,自述睡眠恢复正常

2.抑郁

(1)定义

中医称之为“郁病”,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导致的病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辨证论治

①肝虚证

主症: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头目苦眩,汗出,心悸,呃声不止,不能坐起,干呕不能食,舌淡苔白,脉弱而结。

病机:肝气虚弱

治法:补益肝气

代表方:大补肝汤加味

组成:桂枝、干姜、五味子、旋覆花、代赭石、竹叶、大枣、茯神、白术、

巴戟天、肉苁蓉

②肝实证

主症:狂躁,焦虑,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食少,嗳气吞酸,睡卧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气血痰火湿食郁积化火

治法:行气解郁,清火安神

代表方:抑肝清气汤加味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黄连、枳实、茯神、炙甘草、沉香、

山药

③阳虚湿阻证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畅,头晕目眩,视物昏蒙,胸胁支满,心悸,短气而咳,纳差便溏,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滑。

病机:脾阳虚衰,水湿内停,上扰清空

治法: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味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石菖蒲、川芎、葛根、僵蚕

④肾阳虚证

主症:情志淡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男性阳痿遗精,女性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肾阳虚衰,水湿内停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味

组成:炮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神、丹皮

(3)病案举例

①张某,女,13岁

.10.23首诊

精神压抑1月余。患者1月前因换新学校出现厌学,爱哭,自诉“对学校有恐惧感”。不愿与人交流,夜间多梦说梦话,胃口差,大便2日一次,小便可,舌红,苔白腻,舌根苔黄,脉沉。

诊断:郁病

处方:桂枝10干姜10五味子15山药30旋覆花12丹皮10竹叶10菖蒲15白蔻仁10生龙骨10生牡蛎10炒枣仁30茯神30淫羊藿15

.11.03二诊

效佳。觉心情较前舒畅,已无恐惧感,但仍不想去学校,交流仍较少,仍夜间多梦,说梦话,食欲差,大便2日一行,成形,小便可,舌红,苔白,脉沉紧。

处方:中药上方加清半夏15砂仁10

②柴某,男,25岁

.07.23首诊

内心焦虑4年余,对生活缺乏信心,纳眠可,怕冷,口干,大便6-7日一行,难下,小便调,舌红点,左弦,右紧。

诊断:郁病

处方:柴胡10桂枝20生白术15炙甘草5小茴香10茯神30砂仁10

石菖蒲20淫羊藿20合欢皮15肉苁蓉20炒麦芽20

.09.03二诊

效可,精神可,现症见:焦虑抑郁症状基本消失,头昏沉,无恶心呕吐,咽干,痒,全身乏力。纳眠可,大便2-3日一次,质可,小便正常。舌淡红,脉沉紧数。

处方:中药加川芎20

.09.21三诊

效可。精神状态可,现症见:无明显不适,全身乏力时会有咽干,声音嘶哑,多于下午4-5时以后出现。纳眠可,大便色深臭秽,时间长,质不干,小便调,舌暗红,脉沉紧数。

处方:中药加生山楂20炒麦芽20

.11.30四诊

效可。现症见:精神状态较前改善,自述11月09日出现轻微幻听,无头昏沉。平素稍畏寒,汗出少,晨起口干,纳眠可,小便调,大便3天一次。苔黄,脉紧数。

方药:柴胡10黄芩12半夏10党参15炙甘草5茯神30白术15合欢皮15

瓜蒌皮15菖蒲20小茴香10砂仁10淫羊藿20肉苁蓉20

三、总结

1.失眠

①热扰心神证—栀子豉汤

②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证—桂枝汤

③邪犯少阳证—小柴胡汤

④寒热错杂证—半夏泻心汤

2.郁病

①肝虚证—大补肝汤

②肝实证—抑肝清气汤

③阳虚湿阻证—苓桂术甘汤

④肾阳虚证—金匮肾气丸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添加。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更多朋友。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kl/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