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医案之肝胃不和一
蒲辅周医案之肝胃不和一 尉某,男,49岁,年9月29日初诊。 胃脘隐痛、痞闷、发堵一年余,噫气频发,纳可,不吐酸,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钡餐造影检查:胃黏膜粗乱、脱垂,胃肠蠕动慢。曾服七十多剂药不效。脉左弦右涩,舌淡苔白腻,边有齿痕。属肝气犯胃,治宜降肝逆,调胃气。 处方: 旋覆花(布包)三钱代赭石(醋制三次)四钱法半夏三钱厚朴二钱莪术一钱半三棱一钱半炒枳实一钱大腹皮二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一钱 一剂两煎,取毫升,早晚两次分服。 10月6日复诊:药后好转,惟气候凉时尚腹满微痛、噫气,大便成形。脉弦滑,舌正苔退。病情初步稳定,前方加降香一钱,莪术、三棱改为各五分。四剂。煎服法同前。 10月18日三诊:药后病情再减。吃白薯后又有腹胀噫气,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脉舌如前。病势减,宜丸剂缓服,巩固疗效。处方: 舒肝丸10袋,每日早晚空腹各服二钱,细嚼,温开水下。 [按]本例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兼有积滞,引起胃脘疼痛,痞闷发堵而噫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肝胃同治。终以舒肝丸,巩固疗效。 拓展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影响胃的功能;或寒邪侵袭肝胃,导致肝胃功能异常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巅顶疼痛,呕吐涎沫,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 纳呆厌食 呃逆 病机分析: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暧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 喜怒无常 嗳气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院胀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本证的寒邪侵袭肝胃型当与寒邪犯胃证相辨别,两者都有胃寒疼痛、呕吐等表现,但本证有肝寒气郁的临床表现,寒邪犯胃证则无这一症状。 辨证注意点:抓住肝胃同病的临床特征,并注意区分寒热的不同。 本文由岐黄学堂——中医经典研读会 编辑整理完成,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3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医医案刘渡舟治胁痛案一则
- 下一篇文章: 中医治肺胀效果不输抗生素,施今墨经典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