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起来,怎么做都不能缓解,那就这么办吧
溃疡,专业说法是: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烂。简单理解,就是烂了。「烂」在嘴巴里的是口腔溃疡,「烂」在胃里的就是胃溃疡了。 先了解一个问题: 胃痛就是胃溃疡? 非也!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神经官能症等都可以导致胃痛。要确诊是哪种情况引起的胃痛,一般西医会选择做胃镜——把一条前端装有内视镜细长管子由患者口腔伸入食道、胃、十二指肠。通过图像直观观察确诊。 做胃镜的感觉嘛 谁做谁知道 那酸爽,小编虽然没有体验过 但总是听后丧胆的那种! 医学科技进步了,现在做胃镜没那么难受了 来个麻醉,超无感 而且还有了胶囊胃镜 。。。 那,胃溃疡到底是什么呢? 胃溃疡,中医怎么说 胃溃疡是现代医学名词,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痛)、「心痛」、「吞酸」等范畴。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 《素问·举痛论篇》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阐发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胃痛的机理。 《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有了哪些症状,要考虑胃溃疡 周期性发作,常发作期(症状明显)与缓解期(症状缓解)交替出现。胃溃疡的疼痛是一种内脏性质的疼痛,体表定位不确切,同时疼痛多不剧烈,可以忍受,表现为烧灼样痛、隐痛、不适等。 餐后痛,随着病理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贲门附近的溃疡还可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和左胸部疼痛。当溃疡发生穿透,表现为疼痛程度加重,向背部放射或背痛,同时有夜间痛等表现。当疼痛性质和节律性发生改变时,应警惕恶变的可能。 疼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情志不舒、劳累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现在对于胃溃疡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多则七八型,少则三四型,但一般分为五型。 1.肝胃不和型 症状:症见胃脘胀痛,痛窜两胁,痛无定处,每与情志因素有关,大便不畅,苔白微腻,脉弦细。 辨证: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药物组成:柴胡10g,陈皮10g,川楝子10g,香附10g,延胡索10g,白芍10g,枳壳9g,甘草6g,木香5g)。 配伍:疼痛较甚加延胡索6g、川楝子3g;嗳气较频者加旋覆花(包煎)6g,沉香(研末冲服)1.5g进行加减。 2.脾胃虚寒型 症状:胃痛日久,呕吐恶心,暖气吞酸,畏寒,喜温喜按,得食痛减,口淡无味,口黏,口干不欲饮,便溏或黏滞不爽,舌质淡体胖、苔白腻或滑腻,脉多滑或细缓无力。 辨证:脾虚运化无力,水湿内停。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化湿。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药物组成:黄芪15g,白芍15g,桂枝10g,炙甘草10g,高良姜10g,香附10g,生姜3片,海螵蛸20g,饴糖30g)。 配伍:泛吐清水较多者加陈皮9g,干姜6g,法半夏6g,茯苓10g加减。 3.肝胃郁热型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较急,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常伴发热,面色发红,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胃火炽热、肠腑滞阻。 治则:疏肝泄热、和胃止痛。 方药:丹栀逍遥散(药物组成:栀子10g,牡丹皮10g,白芍10g,黄连10g,陈皮10g,石斛10g,夏枯草10g,麦门冬10g)加减。 4.瘀血阻络型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痛时持久,固定不移,拒按,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多见瘀斑点,苔薄黄,脉细涩。 辨证:瘀停胃络,脉络蕴滞。 治则:活血通络、理气和胃。 方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药物组成:黄芪15g,丹参15g,佛手10g,枳壳10g,紫苏梗10g,赤芍药、白芍药各10g,白术6g,砂仁6g,五灵脂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蒲黄6g)。 配伍:出血不止加白及9g,三七9g;出血兼见舌质光红,口咽干燥,脉细数加沙参12g,牡丹皮6g,麦门冬10g,阿胶(烊化)10g加减。 5.胃阴亏虚型 症状:胃脘隐痛,时剧痛,似饥而不欲饮食,口干唇燥,易泛酸水,食甘甜之品后更甚,食后作胀,便干,舌红少津,苔净,脉细数。 辨证:证属胃阴不足,虚火灼络。 治则:养阴和胃,生津润燥。 方药:麦冬汤(药物组成:麦门冬30g,人参9g,法半夏9g,粳米3g,甘草6g,大枣9g,石斛10g,白芍10g)加减。 小小一根针,治病大功效 针灸治疗胃病已经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的验证,针灸以其简便易行、安全性高、价廉效优的独特优势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胃溃疡的治疗,针灸多选足三里穴,其次是中脘穴、内关穴。根据不同辨证、辨病、辨经,还可以配合胃俞、脾俞、梁门、公孙、天枢、肝俞、三阴交等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1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食两用的野生小黑药
- 下一篇文章: 国务院参事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