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湿热胸痹两案
前言: 《灵枢-口问》: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灵枢-五癃津液别》:饮入于胃……上归于肺。 按薛生白《湿热论》言: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为湿热必有之症。胸为胃之表,胸中肺气不宣,胃中之邪不得假道于而解,必返还于胃,湿蔽清阳则见胸中痞闷,湿邪内盛则舌白,湿热交蒸则苔黄。 五脏相连,不可一见胸中不适疼痛就书瓜蒌薤白丹参。如湿热,亦可致胸中痞满不适。 案1 彭某,男,71岁,年5月13日初诊。主诉:胸闷40年,加重1月余。现病史:患者于40年前因劳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程度较轻,未重视,未治疗。1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加重,呈持续性,傍晚7时左右呼吸困难最明显,活动后或天气凉爽则能缓解,天热则加重,甚则胸口疼痛,偶有刺痛感,伴有咽喉梗堵感,无咽干、咽痛。平素嗜食厚味之物,晨起口干明显,夜寐尚可,偶有因呼吸不畅而憋醒,白天小便次数多,大便正常。舌质红,苔淡黄,中后部腻。脉弦,寸沉,关上旺,左脉中取滑。望诊:形体壮实,面色暗红,唇暗,咽红、有分泌物。闻诊:语声洪亮浑浊。中医诊断:胸痹,辨为痰湿郁热证,病在少阳上焦气分影响厥阴心包血分。予上焦宣痹汤合银翘马勃散加减,药用:金银花10g,连翘10g,马勃6g(包煎),射干10g,牛蒡子6g,郁金20g,通草8g,枇杷叶15g,淡豆豉10g,竹茹15g,瓜蒌皮15g,茯苓15g,陈皮10g,枳壳10g,旋覆花10g(包煎),茜草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年5月26日二诊:胸闷较前减轻,持续时间较前缩短1h,咽喉梗堵感减轻。服药期间大便偏稀,余无异常。脉弦偏沉,左细。舌质红,苔淡黄微腻。 予上方去竹茹,加法半夏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年6月16日三诊:胸闷、呼气困难有所缓解,但早、晚7~9时仍觉胸闷、呼吸困难,咽喉有紧束感,天热则明显,咽喉梗堵感减轻,晨起口干,食纳可,二便正常。脉弦偏浮,舌质红,苔白。继续守上方治疗。 后续在此方加减服药调理2个月,转为服用丸剂,每日3次,每次10g。 年8月28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1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