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泡水喝养肝护肝?8个小妙招教你轻松应对!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导致肝病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我们平时要好好养护肝脏,那么什么泡水喝养肝护肝?

1、红枣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枣水,持续1周能达到保肝排毒的功效。泡水时,选用大个的红枣,特别是新疆产的红枣,口感很甜,最好将其撕成几块再用。

红枣的一个冲泡细节决定着它功效的高低。红枣果皮坚韧不好消化,如果整颗冲泡,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将其掰开再冲泡。还要注意的是,新鲜的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这是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热水煮泡会严重破坏维C。

2、枸杞枸杞中的所含有的多糖对于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促进肝损伤的修复。另外,专家在进行枸杞抗实验性高血脂肝量效关系和毒性的研究发现枸杞能够有效的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并且有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

针对肝血不足所导致的双目干涩、视物不清、头晕眼花、视力疲劳等症状,枸杞同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日常长时间使用电脑所造成的眼睛疲劳等症状,枸杞泡水饮用可以滋阴明目。另外,在天气比较热时,也可用泡水喝的方法来清除肝火。

3、决明子决明子是一种中草药材,也叫草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爲豆科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味苦、甘而性惊,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决明子泡水喝还有清肝泻火、减肥、排毒排油等作用,是电脑族、电视族等电子产品一族的绝佳饮品。

决明子10克,白菊花5克,金银花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有清肝明目,解毒的作用。适宜于糖尿病伴口干、口苦、头痛、眼红肿疼痛、眼分泌物多、便秘等有内火的患者;对糖尿病合并毛囊炎、疖、痈的患者也有效;也适宜于上班族,有降火、增加肠胃蠕动、改善习惯性便秘的疗效。

4、五味子五味子,性味归经:温;酸、甘;归肺、心、肾经。对肝损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另外,五味子具有消炎作用,以制止肝脏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DNA)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再生肝脏细胞。

中医建议,五味子泡水喝,养护肝脏。五味子克水煎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安神定志,调节肝肾,主治更年期综合症,夜眠不宁,乱梦纷烦,急躁健忘等症状,一般服15天左右见效,可连服30—60天。

5、甘草甘草含有甘草酸等成分,可以抑制补体,防止肝细胞受损,进而保护肝脏,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止病毒入侵肝细胞,以抵抗病毒。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聚集在肝细胞内抑制乙肝病毒,所以,在乙肝的治疗过程中,甘草有着确定疗效。但是要注意,长期服用甘草很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浮肿等,因此,高血压或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当慎用甘草护肝。(具体请通过中医辨证诊治后遵医嘱用药。)

如果您是平素爱上火的体质,一到秋天就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问题,可以选生甘草2-3片,菊花5-6朵,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即成一杯温润去火的甘草菊花茶。如果您平时消化系统不太好,还可以加入一点山楂或者乌梅,酸酸甜甜的口感很不错。如果您属于比较虚弱的体质,经常会感到疲劳,不妨试试这个解乏补气的方子:炙甘草加上生黄芪数片,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6、黄芪黄芪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等),黄芪泡水喝可补脾益气,补肺固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保肝消炎的作用。黄芪适合身体虚胖的人,其是腹部肌肉松软的人。对于那些身体瘦小、结实的人不宜多吃。

因为黄芪微温,对于阴虚患者有助热的作用,不仅不能治愈还能引起伤阴动血,使病情加重。阴虚患者若要使用黄芪,必须要配伍合用才能调节过来。

7、菊花菊花清热解毒,养肝明目,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疗效。由于菊花性味清凉,又能平肝祛风,所以也是治疗头目风热的常用药。常用于外感风热而发生的头疼目痛,肝阳上升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

每天都要对着电脑,再健康的眼睛时间长了也难免出现疲劳、干涩症状。建议取菊花10朵,金莲花5朵,决明子5克,枸杞子3克,沸水冲泡3~5分钟。就算你不近视也要注意时常冲泡这款饮品,它对长期使用电脑引起的眼睛酸涩、疲劳、视力减退等很有帮助。

8、西洋参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功能是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止渴。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口燥咽干等。肺阴不足之咳嗽喘促,胃燥津伤的咽干口渴,最适宜用之。现代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护肝、增强免疫力、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以及助消化作用。因此,肝病、肿瘤病、糖尿病、慢性胃病和肠胃虚弱患者,均可服食。

每天饮用枸杞子和西洋参泡的水,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气的能力,并且起到美白的作用。而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既有补气作用,又有滋阴作用,服后不会上火。如果本人火气大,可在水中再加上菊花,可以疏风清热、凉血明目。

胆怯易惊,心烦不眠,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胆腑?胆虚寒》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

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

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方剂组成: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方剂解析:

温胆汤,系从《金匮要略》之橘皮竹茹汤合半夏加茯苓汤增减化裁而成。

方中半夏障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

竹茹青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肖痰,使痰随气下为臣;

陈皮理气燥显,茯等健脾渗显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

故具有青热除烦、化痰止呕之功°

按说在温胆汤中无舒胆之药,而命名“温胆”,看来难以理解,

那么为何用以“温”字?

《尔雅》释训:"温,温和也”,《疏》:“宽缓和柔也”,由此可见温”是“温和”之意,

不能与“热“同论,且从温胆汤诸药性来看,也皆为温和之物。

再者,古人认为心悸、心慌以及虚烦不得眠为症,与胆火浮越有关,

“胆气怯者,心神必虚”,心和胆之间经别络属,亦相互影响。

温胆汤中竹茹能清心火,温和胆气,所以,温胆汤之意,显而易见。

临证应用:

温胆汤寒温并用,以辛温为主,补胆虚,温胆寒,化痰浊,而促胆之升发,助胃之和降。

全方中虽无重镇安神之品,但由于能升清降浊,故阴阳之道可通,则能入寐。

后世医家根据温胆汤的特点,将其功用不断扩展,

通过和胃化痰、温通胆腑、和解枢机而用于胆郁痰热上扰之证。

使温胆汤又具有了“清胆”之功效。

《医方集解》还将其列入了“和解门”。温病学亦将其划归为和解剂。

根据临床体会认为:

大凡情志不遂,忧思郁怒,内扰肝胆之气,导致疏泄不利、津液不布、聚而成痰者;

或脾胃素有积热,且湿热较重者;或者大病后,素体胆虚者;或内伤饮食,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者;

临证常现呕逆、口黏、心烦不寐、心悸、胸闷、头昏沉不爽、耳鸣、耳聋、震颤、倦怠、多寐等证,

都在温胆汤的适应范围之内。

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美尼埃症、神经衰弱、

失眠、头痛、精神抑郁症、老年焦虑性神经症及抽动症、秽语综合征等

属胆胃不和、痰热上扰者都可以本方为主进行治疗。

加减化裁:

若心热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

失眠者,加琥珀粉、酸枣仁、远志以宁心安神;

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

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

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

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脾虚便溏、体倦懒言,面色萎黄,中医十大名方——补中益气汤

药能治病,医乃传方。溯源古今,治病良方当论十大名方。

在十大名方中有一方独具特色,

配伍精当,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它就是——

脾胃大家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参,炙草升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方剂组成: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一般用量

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主治: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舡、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注:阴虚发热者忌服!

方剂解析: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补中,补气健脾之功更著,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二者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轻清升散,协助诸益气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元气内充,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加减化裁: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

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

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

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的白癜风那好
消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tz/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