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容川,名宗海,四川彭县人,生于清朝咸丰元年(公元一八五一年),卒于民国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他从小刻苦学习,研读方书,知识渊博,精通《易经》,擅长医学,中进士前已经是"名闻三蜀"。著有《血证论》、《中西泄通医经精义》、《本草问答》、《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等,后合订成丛书《中西泄通医书五种》。

其中的《本草问答》可谓是学习《本草经》的一本很好的注释。因为本草,一来就是从气味来用之,二是从象形来用之,三是从色质地来用之。而性味又与产地有关,与采药时机有关,与所属部位有关。唐容川,文采又好,博闻广记,诠释得非常透彻。下面节选了精彩的原文,以飨读者。

阳起石,生于泰山山谷,为云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积雪夏则生云,积阳上升,故或乘火气而上飞或随日气而升腾也。凡人病阳气下陷,阳物不举者,用以升举阳气,亦以阳助阳之义而已矣。

蛇形长是水秉气,行则曲折是秉水气。在辰属巳,在象居北,在星象苍龙,总观于天,知蛇只是水木二气之所生也。

蜈蚣生于南方干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气所生。

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

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秉水月之精,生于湿地,是秉湿土之气所生,湿能胜燥,故蜈蚣畏蟾蜍也。

蟾蜍畏蛇则又是风能胜湿,木能克土之义。

趁此以求,则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类推。

丹砂,生辰州者,名曰辰砂。世人用硫黄、水银二物煅炼变为赤色,以冒辰砂。又有灵砂,亦用二味炼成,名曰二气砂,皆谓其有补坎填离之功。法本于《抱朴子》,因抱朴子炼丹砂服之而仙。后人遂有炉鼎之术,沿袭至今。尚有辰砂、灵砂两药,均用硫黄、水银二味炼成者也。

水银,乃石中之阴汁,硫黄,乃石中之阳汁,合而煅炼返水银之阴,而尽归于阳,变为纯赤,与丹砂之色无异,但由人力造成,阴返为阳,是阴已尽,而阳独存,且有火炼之毒,以之助阳退阴则可,以补阳益阴则不可,不及丹砂由天地自然熔铸而成,阳中含阴,外露火色,内含水阴。

夫造灵砂、辰砂者,须用硫黄、水银,二味合炼乃能变成红色。则知丹砂亦必具硫黄、水银相合之性,乃变化为纯赤之色也,但丹砂是天地阴阳之气自然煅炼,不假火力,极其神妙,非可以水银、硫黄分论丹砂也。火体之中含有水气,故丹砂能入心,益阴以安神。又取水银法,将丹砂烧之,即烧之砂脚不足用,以其内之阴汞已走,阳中无阴也。水银有毒,积阴无阳也。

秉于天水而生者入气分,秉于地火而生者入血分。气本于天,味本于地,气厚者入气分,味厚者入血分。

入气分者走清窍,入血分者走浊窍。有如大蒜,气之厚者也,故入气分走清窍,上为目瞀,而下为溺臭。辣椒味之厚者也,故入血分。走浊窍,上为口舌糜烂,而下为大便辣痛。观此二物,即知入气分、入血分之辨矣。

盖得天水之气而生者入气分,人参、黄芪最显者也。外如泽泻、苡仁,生于水而利水,二物同而不同。苡仁生于茎上,则化气下行,引肺阳以达于下;泽泻生于根下,则化气上行,引肾阴以达于上。百合花覆如天之下垂,旋覆花滴露而生,本天之清气,故皆入气分,以敛肺降气。钟乳石下垂象天,石又金之体也,故主镇降肺气。蛤蚧生石中,得金水之气,故滋肺金,功专利水,其能定喘者,则以水行则气化,无痰饮以阻之,故喘自定。麦冬、天冬秉水阴者,皆能滋肺以清气分。

龙乃水中阳物,世所用龙骨系土中石品,非水族也,然既成为龙形,则实本天一水中之阳气而生,既成龙形,又不飞腾,假石以为质,潜藏于土中,是秉天水之阳以归于地下,故能潜纳肾气,收敛心神,皆用其潜纳阳气之义耳。茯苓乃松之精汁,流注于根而生,是得天之阳,以下返其宅者也,下有茯苓,其松颠上有茯苓苗,名威喜芝。苓在土中气自能上应于苗,得松之精则有木性,能疏土也。凝土之质,味淡色白,功主渗利,能行水也,其气不相连接,自上应于苗,故能化气上行而益气。

西人以松香搓发电气,谓松香中电气最多。松香沦入地中变生茯苓,内含电气,其气上应于苗,亦如电线之相贯而已。然西法名为电气,中国只名为阳气。松脂秉阳之精,沦入于地,化为苓,阳气所发遥遥贯注。人身之气乃水中一阳所化,茯苓以质之渗行其水,而气之阳助其化,所以为化气行水之要。

以上所论皆得天水之阳而生,故皆入气分,其他入血分者则必得地火之味而生,如当归、川芎是。盖人身之血是由胃中取汁,得心火化赤遂为血,既化为血乃溢于脉,转枢于胞宫,而肝司之。故凡入血分之药,皆得地火之气味而兼入肝木,当归辛苦是得地火之味,其气微温得木之性,而质又油润得地之湿,故能化汁,助心生血以行于肝。别字本草有谓当归过于辛温,行血之功有余,生血之功不足,不知人身之血是中焦受气取汁,上腾于肺部,入于心,奉心火之化乃变赤色而为血。

西医言饮食之汁上肺至颈会管遂为红色,下入心房,合观此说总见奉心火之化而变为血。《内经》所谓心生血者此也。当归辛苦温烈之气正所以出心火之化,以其油润生汁,以其辛温助心火之化,其功专生血,更无别药可以比拟也。仲景和血之方无过于温经汤,生血之方无过于复脉汤,温经汤辛温降利,与川芎同功,复脉汤辛温滋润与当归同功。知心火化液为血则知复脉汤之生血,并知当归为生血之药也。川芎味更辛苦,得木火之性尤烈,质不柔润,性专走窜,故专主行心肝之血。夫苦者火之味也,苦而兼辛,则性温而有生血之功,若但苦而不辛,则性凉而专主泄血。

红花色赤自入血分,而味苦则专能泄血。又凡花性皆主轻扬,上行外走,故红花泄肌肤脉络在外在上之血。丹皮色味亦类红花,而根性下达,与花不同,故主在内,及泄中下焦之血。桃花红而仁味苦,皆得地火之性味者也。仁又有生气,故桃仁能破血,亦能生血。茜草色赤味苦,根甚长,故下行之力更重,专能降泄行血也。

里面还有很多内容,但还是以《本草经》的味药为主,大家读得不过瘾的,可以去读原文。

一无先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p/1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