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本身特殊,大家对咳嗽都会比较紧张,被很多人调侃说:这是个没有感冒的春天。

怎么会没有感冒咳嗽,只是每个人都更加小心了,春天肝阳生发,肝气旺盛,就很容易引发由肝引起的疾病,比如目红肿痛,高血压,荨麻疹等。

而肝咳也是春天比较常见的。

只要咳嗽了,大家首先想到就是肺,润肺、清肺都是最常提的。

可是在《皇帝内经素问》中《咳论》中就说了不同脏腑都会引起咳嗽,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有差别的。

《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我当时看到这篇的时候就觉得好奇,想着以后咳嗽要多注意下。没想到,过了没多久,我就知道了肝咳。

阿婆最开始是偶尔一点咳,干咳,没有痰,没在意。

过了2-3天,咳嗽加重了,也有点痰了,阿婆开始煮葱白水喝,没有任何的改善,咳嗽继续加重。

第4-5天的时候,已经咳嗽的很厉害了,一咳嗽感觉眼睛都在冒着火,脸上也热热,两肋也是一咳就疼。

我一听,症状和肝咳很像呀,连忙重新翻看了《黄帝内经》,果然是的。

按照查找资料中的方子《丹青饮》,连忙去药店配了药。

赭石9克麦冬4克杭菊6克石斛9克潼蒺藜9克白蒺藜三钱9克沙参12克桑叶3克橘红3克,贝母6克杏仁9克旋覆花(用纱布包煎)3克先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15分钟后,倒出药汁。再加水煎煮第二次,同样15分钟。两次的药汁合并一起,每日分两次服用。

服用过程

喝药的第二天,阿婆说咳嗽时没有那么难受了,眼睛舒服了,痰也咳出来了,是黄黄的浓痰,两肋的疼痛也好转了。

喝药第三天,眼睛和肋下都不疼了,咳嗽次数减少,痰只剩下一点点淡淡的黄。

喝药第五天,咳嗽的痰是白色的了。

喝药第七天,只有偶尔咳嗽,偶尔还有白色,稀薄的痰。

药一共就吃了7天。开始是先买了3天的药,吃了观察后,症状是在减轻,继续吃剩下的。7天后,药没再继续吃了,阿婆觉得差不多了,不喜欢吃药。

差不多第10天的时候,阿婆还是会有偶尔几声干咳,偶尔有一点点白痰,就给阿婆蒸了洋葱水喝。

紫色洋葱切丝,直接放碗里蒸,蒸40分钟,洋葱会出水,把水喝下就行。

洋葱水,是微微甜的,一点没有洋葱的刺鼻味,阿古偶尔白痰咳嗽时也很喜欢喝。

遗留的白痰咳嗽,是体内还剩点寒气,洋葱可以帮助散寒。

洋葱水喝的第二天阿婆几乎不咳嗽了,为了巩固下,让阿婆喝了三天的洋葱水。这次咳嗽就完全好了。

之前在写咳嗽时,有稍微提到过阿婆这次肝咳,只是没有详细说,这次特意写出来,是想着春天了,春季属肝,肝咳在春天是常有的,有些人一到春天就咳嗽,那么就应该要考虑下从肝入手治疗调理。

这里分享出来,是想着大家一起能多交流,相互学习参考。

上面提到的《丹青饮》是出自《医醇剩义》卷三。具有平肝降逆,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肝经之咳,痰少胁痛,易怒头眩。

因为学过中医,一般家人的小病,我会自己先查找资料,找出对应的症状,找对应的方子来。

尝试时会先试吃3天,仔细观察吃过的反应,若是好转,就继续服用,若是没有好转或者加重了,立刻就停止服用。

当然这个提前是自己本身有一定把握的,若是没有把握的,医院找医生面诊的,比如最近一次阿公半夜急诊,医院,之后在家通过医生的诊断后,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学了营养师,学了中医,很多时候我并不能为家人治病,只能看看小病,但是在家人每次生病时,我是最淡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看西医,什么时候该看中医,知道该吃什么,忌口什么,知道生病后如何调理,因此也能让家人较快的恢复。

多学点知识,多会些技能,也许平日里没用,但是能让自己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不慌张,能多些思路,多些办法。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分享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gx/1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