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仁这个药大家都很熟悉,但都是仅限课本的熟悉,前几天有个大三阳的朋友治疗时,运用吴雄志老师伏邪清肝败毒饮,予以90g薏苡仁,而后病毒量下降。吴老师把它当抗病毒药用的,其实还挺纳闷的,后来又听同门说闽南一名医治疗身上急性关节疼痛用麻杏薏甘汤,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连在了一起,再后来想到四妙散治疗痛风,薏苡仁汤治湿痹,中焦宣痹汤治疗关节疼痛。一切突然打通了。做了个总结,和大家分享下。

薏仁思维导图

对薏仁的定位是阳明宗筋药,《本草备要》言:

论薏仁

归在阳明宗筋药,如此可将健脾胃与治疗筋膜挛急联系起来。要点是满舌苔腻,身疼痛,以及EB病毒感染明确的疾病。

1.健脾渗湿。

薏仁为禾本科食物,性甘淡偏凉,药食同源,是可以当粮食吃的,因此有健脾胃的效果,以炒用为佳,重点在养胃阴,所以参苓白术散用之可止泻,参苓白术散亦可治白带。同时健固汤用此治行经泄泻及白带。

《傅青主女科》卷下。

人参15克

白茯苓9克

白术30克(土炒)

巴戟天15克(盐水浸)

[薏苡仁]12g克(炒)

水煎服。连服十剂。

补脾渗湿。

妇人脾虚湿盛,经前泄水。

薏仁配合白术,还可治疗脾虚腰痛,可参考修圆之说,大概脾虚腰痛,类似于如今的腰肌劳损吧,脾主肌肉。

清代另一著名医家陈修圆在《医学从众录》中言:“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腰者,取腘中”,称“余遇此症,每以白术为君者,取之太阴;有时用苡仁为君者,取之阳明。人第曰二药利湿,湿去而重著遂已。孰知白术运行土气于肌肉,外通皮肤,内通经脉,风寒湿三气为痹,一药可以兼治。苡仁为阳明正药,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故二药分用合用,或加一二味引经,辄收奇效”。

至于三仁汤见满舌白腻,三焦俱是湿证,法出麻杏薏甘汤,用薏仁,是否三仁汤证多是病毒感染?

2.攻毒散结。

这点教材没提,但大学时看广州中医药大学潘毅教授的寻回中医失落之元神,提及薏苡仁归纳在肝之湿药,那时不解。后来看外国研究,薏苡仁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对肝癌有治疗作用,对于很多肿瘤的治疗都很明确。比如EB病毒导致的鼻咽癌、一部分的胃癌,淋巴癌(淋巴结多肿大,故可散结),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也有效。

薏仁还治疗扁平疣,扁平疣也是一种病毒感染,HPV感染。就是一种比较不和谐的病。。。而宫颈癌也是由于HPV感染引起的,所以薏苡仁也可以治疗这类疾病,配合薏苡附子败酱散。

注:本条来自于太湖学院的学习,借鉴吴雄志老师的研究。有兴趣者欢迎扫码学习,中西互参,复兴中医。

3.清热排脓

这个薏仁具有排脓的作用。看苇茎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可知。多见甲错,在上为肺痈,在下为肠痈。

4.筋急挛急

可知薏仁可缓解肝的拘急,肝主筋也。

麻杏薏甘,三仁汤,皆有日脯发热,病性为湿热,病位在阳明可知。一身尽痛(筋之痛),苔腻,用薏苡仁。本病久伤取冷所致,吴师言伏邪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四妙散、中焦宣痹、转筋的方子也是如此,薏仁在四妙散中是缓急止痛的。

这些都是温病的方子。

还有一个白棓的薏苡竹叶散

中焦宣痹汤

薏苡15克

防己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连翘9克

山栀9克

半夏9克(醋炒)

晚蚕沙9克

赤小豆皮9克(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

清化湿热,宣痹通络。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

痛甚,加片姜黄6克、海桐皮9克。

组成:五苓散,防己1两,桂枝1两半(足前成2两),薏仁2两。

主治:霍乱兼转筋香附旋覆花汤

薏仁15克生香附9克旋复花(绢包)9克苏子霜9克广皮6克半夏15克茯苓块9克

用水毫升,煮取毫升。分二次温服。

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

薏苡竹叶散

《温病条辨》卷二。

薏苡15克竹叶9克飞滑石15克白蔻仁4.5克连翘9克茯苓块15克白通草4.5克

上药共为细末。每服15克,日三服。

5.小结

综上:薏苡仁为平淡之药,所以用量要大些,至少15g起,到90g不等。抓住阳明湿热,病毒感染的疾病。

注意:薏仁利湿,大便干的人慎用!或者配合其他药物。

最后附个不大成熟的病案,各位同仁指正: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