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痞”的概念源于内经,发于伤寒。《伤寒论》中关于痞证的条文共有17条,其内容涉及痞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及治疗。仲景立泻心汤以治痞,但是临床不能一概而论。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从另外的角度解读“痞”,附推荐方药。

病因病机

痞者,气邪、阴水病理产物共积,其类症状若瘀血,以病位不入血,而为痞证,不成血证。

阴阳交为精,阴阳结为痞。

六经各有其痞,五脏各有其痞,阴阳二分各有其痞。

六经痞·定位

太阳、阳明痞结胸膈……

少阳痞结筋膜三焦……

太阴痞结胃腑中焦,牵连腹中……

少阴、厥阴以二气深里,邪变多因内气故,故经痞少见,但调以寒热,顺以气机。

厥阴痞,经痞以乌梅丸,寒热痞以四逆散,脏痞发于阳以麻黄升麻汤、发于阴以真武汤。

五脏痞·症状及处方心痞者,非心下痞也。心下痞得于阳,成于阴;脏痞得于阴,现于阳。心痞之症,有人言心、腹、胃、背沉重满闷,肢麻气短,咳嗽而吐涎,大便利而小便难,轻证开以桂枝瓜蒌薤白汤;重则以沉心汤,旋覆花、茜草、桂枝、生姜、紫石英、半夏、五味子、乌头、桃仁、徐长卿、薤白、桑白皮。肺痞者,胸痛气闷冲心,咳喘不息,痰白或黄,甚则咳血,以沉肺汤,紫石英、檀香、石膏、麻黄、桂枝、桃仁、地龙、麦冬、半夏、五味子、紫菀、生姜、旋覆花、大枣、甘草。肝痞者,腹胀胁痛,口苦目胀,二便不利,食纳不开,与沉肝汤,茜草、鳖甲、桃仁、甘草、檀香、金钱草、水红花子、芍药、黄连、干姜、黄芩、白豆蔻、滑石、柴胡、黑丑、桂枝。脾痞者,腹胀纳呆,少眠多噫,便溏不爽,与沉脾汤,人参、升麻、枳实、柴胡、鸡矢藤、白术、草豆蔻、厚朴、郁金、泽兰、桑白皮、半夏、芍药、滑石。肾痞者,腰痛尿浊,甚者见血,与沉肾汤,萆薢、泽兰、桃仁、桂枝、茜草、干地黄、续断、茯苓、柴胡、蒲黄、山茱萸、巴戟天、莪术、当归、蜂房。治则治法

痞者之治,热痞宜散,虚痞宜和,实痞宜攻,寒痞宜下。

有言半夏泻心汤之类治太阴痞满者,略显泛泛,三泻心汤实在阴分阳分之间病位,多经之坏俱可调顺,所言细分病位者,生姜泻心汤在少阳阴分,半夏泻心汤在少阳、太阴之间,甘草泻心汤在太阴阳分。莫以一胃定阳明、太阴,胃中之变,三阳俱有其气所主。

初学伤寒,仅知泻心汤治痞,但不知痞不独于胃,而六经五脏皆有坏痞,泻心汤不可一以治之,与各位读者共勉。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2——从伤寒六经到六机辨证》,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本书从八纲病位入手,以位置—通路—动力的要素关系变化研究经方体系内病机规律。将伤寒之普律常态病与体系内复杂病机之杂病区别分析,对《金匮》条文选注、《伤寒论》三阴病条文切入病机病态层面之解析。并基于此铺垫而渐入,从六经体系的病机要素中整合创新提出“六机辩证”体系,理法方药雏形初具,其六机体系解病拆药,能自圆其说。“六机”融方药证于一体,又脱离“方证”“药证”及“经别”的概念局限,把握伤寒体系内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与特点,细化分析中,常有精妙之论,虽新奇而不叛道,可期为伤寒学术发展的奚径之路。作者简介文愈龙,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师,青年中医学者。END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2》,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四象、五行,原来是这么回事(点透玄妙)●能用“毒药”的中医,才是良医!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治疗白癜风要多久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