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俗称打嗝,

指气从胃腹而出,并发出声音,

与呃逆(膈肌痉挛)之声不同。

嗳气有声,亮而高亢,有如乐音,休作有时,作而后快,须臾又作,经年不愈,或上腹痞满,久病未衰,仅以气逆治之难效。此心病也,旋覆代赭加远志、石菖蒲、郁金汤主之。静心观息法、闲聊解闷法亦主之。

本条嗳气者,中医称噫气,与饮食过多(饱嗝)无关,常经年累月,嗳气有清亮高调之音响,可以在十几米外都能听到,患者发病无定时,嗳气发声后自觉舒服一些,继而又作,常有先吞气的动作,随即排出,不能自止。噫气者,为五气之一。

《灵枢·九针论》有“五藏气,心主噫”、《素问·宣明五气》有“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的记载。

“心为噫”之噫是感叹声,包括叹息、悲痛、悲哀、感概、惊奇等可能发出之声音。导致噫气者,多为早期长时间气郁滞阻过程,肝气不伸,木不能疏泄,肝木克胃土,胃气上逆,日久则郁而化火,火热扰心,心神不宁,导致经年累月的嗳气不除,一般尚伴心悸易惊,失眠多梦,或胃中胀满不适、时轻时重,或两胁窜气、游走不定,胃纳减少,大便黏滞不畅,舌苔多白而厚腻,舌质淡而不红。

《伤寒论》旋覆代赭汤,是为吐、下之后胃虚、痰结、气逆而设,主症为“噫气不除”。据《素问·脉解》对噫的解释:“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于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可见,对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嗳气(噫)者,经久不愈,久病不衰,治疗之策,不全在胃,一味和胃降逆往往难以奏全功,应该考虑对心的治疗,如开心气、补心血、温心阳、安心神,都是治嗳气的有效策略,此治本之策也。

●旋覆代赭加远志菖蒲郁金汤方

旋覆花(布包煎)30g,人参20g,生姜30g,代赭石(包煎)10g,姜半夏20g,大枣20g,制远志10g,石菖蒲10g,郁金20g,甘草10g。上10味,以净凉水浸渍1小时,使咀片浸透湿润,加水至淹过药面2cm许,小火至沸后30分钟,去滓再煎取药液mL,每次温服mL,每天服3次。

此病中年以上妇女尤多,可加百合、淮小麦以养心安神;胁肋窜气,时痛时胀,可加香附、青皮少许;冲气上逆如奔豚心悸者,可加川桂枝、茯神。

远志、菖蒲、郁金开心散郁,降逆理气,于本病有画龙点睛之效。

方论:《伤寒论》旋覆代赭汤用于久病屡经吐下误治,正气耗伤而虚气上逆者。柯琴论曰:“此方乃泻心之变剂。以心虚不可复泻心,故去芩、连、干姜辈苦寒辛热之品。

心为太阳,通于夏气,旋覆花开于夏,咸能补心而软痞硬;半夏根成于夏,辛能散结气而止噫。二味得夏气之全,故用之以通心气。心本苦缓,此为贼邪伤残之后而反苦急,故加甘草以缓之。

心本欲收,今因余邪留结而反欲散,故倍生姜以散之。虚气上逆,非得金石之重为镇坠,则痞硬不能遽消,而噫气无能顿止,代赭石秉南方之赤色,入通于心,坚可除痞,重可除噫,用以为佐,急治标也;人参、大枣补虚于余邪未平之时,预治其本也,扶正祛邪,神自安。”(《伤寒来苏集》)

今之学者,望文生义,谓噫为胃中之气,殊不知胃中确有其气,何以上逆不下?乃心病使然,故当治心,再加远志、菖蒲、郁金开心散郁顺气,如《得配本草》载远志:“开心气,去心邪,利九窍。”

《本经》载菖蒲:“开心孔。”《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载菖蒲:“开心气,散冷。”《中医百家药论荟萃》载郁金:“清心解郁。”其噫气上逆、痞满豁然而消。

本文来源《心病条辩》。更多精彩文章请从原书中查阅。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心病条辨》,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内容介绍

鉴于生命过程的未知和医学的复杂,对心与心病的认识人类还知之不多,故本书不强论其理,而偏重临床,虽未臻全面系统,但不乏新颖见解。拟分作哲理、神识、情志、血脉、杂病、医案实录和文论等七篇。主要阐述中医学心病的临证辨治与应用,行文采用条文加注解的形式,不囿于分型框架,切合临床思维,条分缕析,具体而实在。在附录中分别列有超药物疗心法、疗心中药选要、疗心方剂索引、心病病症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等,以方便检索与应用。本书是作者临证与读书的思想表露,对提高临床疗效颇具价值,对学术研探也多有启迪。宜于各科、各级医师、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心病患者及家属参阅。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心病条辨》,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为啥生活越好,得的病越奇怪?

●现在大多数的疑难病,都是“心病”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儿童白癜风的危害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