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平台由广东绿恒制药有限公司倾力推出。

普及中草药知识,是绿恒人一份社会责任!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它以一种特殊的辨证方法对药物的性能进行研究,产生了中医药特有的理论体系。了解这些理论对我们更合理地利用中药进行治病或养生很有意义。过去,小编已经给各位介绍了中药的性、味和归经等中药基础理论知识。今天小编再给大家讲讲中药的升降浮沉,这方面可能大家平时不大注意也不大了解。

中药的升降浮沉,指的是中药在治疗过程中作用的趋向。中医药理论认为,中药成分进入人体后,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升浮;另一种是沉降。

什么叫升浮呢?就是指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其治疗作用的趋向是向上、向外的。具体表现为发汗解表、升阳、催吐等作用。

什么是沉降呢?就是指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其治疗作用趋向是向下、向内的。具体表现为降气、潜阳、敛汗、清热、泻下、止呕等作用。

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质的判断是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它与与药物的性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凡是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药物,如荆芥、桂枝、黄芪、麻黄、生姜等。而味属酸苦咸、气属寒凉的药物则大多是沉降的药物。如黄连、大黄、牛膝、山楂、芒硝等。

药物的升降浮沉也与药物的质地相关。

质地轻的药物大多偏于升浮,如菊花、薄荷、桑叶、辛荑、蝉衣等,它们多为植物花、叶、枝、皮类的药物。

相反,药物质地重的药物大多偏于沉降,如苏子、枳实、牡蛎、磁石、代赭石等,它们多为植物种子、果实,动物的介壳和矿物类的药物。

以上只是一般而言,也有例外的。如同样是植物的花,旋覆花属沉降性质;同样是植物种子,苍耳子、蔓荆子则为升浮之物。所以我们在应用中药时不能一概而论,最好先查查药典。

药物的升降浮沉也受中药炮制的影响。

一般规律是: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例如大黄的功效是泻热通便,应属沉降性质药物,但用酒炒之后,则转变为升浮性质,可治疗目赤肿痛上焦热症。再如知母主清肺胃之火,本属升浮之药,但盐炒知母则主泻下焦肾火。

中药的配伍也会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

在一张中药处方中,如果多数是沉降药物,则处方中占少数的升浮药物也会“随大流”,跟着下降。反之,如果升浮药物占多数,少数的沉降药物也会随之上升。但也不尽然,有些药物的引领作用特别强,即使是少数,也能引导其他药物的升降浮沉。如桔梗就能载药上浮,被称为“舟楫之剂”,而牛膝则能引诸药下行。

掌握好中药的升降浮沉的性能,才能恰当地运用中药治病或养生。

如外感风寒属表症,应当选用升浮之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等辛温发散的药物。

如胃肠燥结便秘,病在下在里,就应该用沉降之药,如大黄、芒硝、积实等苦寒咸泻下药物。

如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目赤,病势属上逆,故宜降不宜升,应用石决明、牡蛎、珍珠母、夏枯草、龙胆草等苦寒、咸寒的沉降药,以平降肝潜阳、清热泻火。

若中气不足,致脱肛、久泻、子宫下垂者,病势属下陷,则宜升不宜降。应用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等辛甘升浮之药,以益气升阳。

看来,中药的应用并非人们想象那样简单,充满了辨证法。所以我们在应用中药养生时,切不可人云亦云,人家有效的处方对你未必有用,弄得不好还可能适得其反。小编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下期预告

赞赏

长按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