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16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粮一斤,辟 已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解析 本条论述下焦不约的下利滑脱证治并兼论治利四法。 病本为伤寒,医者不辨表里虚实即以汤药泻下,因而损伤了脾胃之气。脾胃之气手上,升降紊乱,气机痞塞,则“心下痞鞭”;清浊不分,故又“下利不止”。这种病理变化,正如《内经》所说“清气在下,浊气在上,则生?胀”。此时可选用甘草泻心汤或生姜泻心汤,以调和脾胃之气,复其升降之机,使清者升,浊者降,则病愈。但是医不知此,反以他药泻下,使里气更虚,邪气内陷,而致下利不止。医见利不止,认为是中焦虚寒,而投以理中汤。但下利仍然不止,并有加重的趋势,即文中所说:“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作者自注说:“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意思是说理中汤是治疗中焦虚寒的方剂,对于下焦关门不固,滑脱不禁之下利证,用理中汤自然不能够取效。本证乃因屡经误下,元气受伤,固摄无权而致,也即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所以,下焦不能约束二便而导致的滑脱不禁、下利不止之证,非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填补下焦、固涩止利不可。如果某些下利之证,经用本方后利仍不止并兼见小便不利之证的,则属于清浊不分、水湿偏渗大肠的水湿下利之证,治当利其小便,分清泌浊,则大便可实,可用五苓散。 赤石脂禹余粮汤由赤石脂、禹余粮二药组成,二药均属收涩固脱之药,尤对久泄滑脱之证更为适用,即所谓“涩可去脱”之治。柯韵伯曾指出:“大肠之不固,仍责在胃;关门之不闭,仍责在脾。此二味皆土之精气所结,能实胃而涩肠,盖急以治下焦之标者,实以培中官之本也。要之此证是土虚而非火虚,故不宜于姜附。”柯氏所言,既明确了本方证与理中汤证的区别,也说明了与桃花汤证的异同。 本方在临床上,不仅治滑脱下利,还可治脱肛、带下等证。赤石脂、禹余粮二药煎汤不如以未服为好。喻嘉言曾以本方为末与饭拌和服用,治疗下焦下利证,此法可以借鉴。 本条为治疗下利提出四种方法,归纳起来即:心下痞而下利用甘草泻心汤;中焦虚寒下利用理中汤;下焦滑脱下利不止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水液偏渗、清浊不分而下利,当利其小便,用五苓散。当知仲景设方御变,并非以药试人。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鞭,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解析 本条论述因于误治阳气受伤,以致水气上冲;和阳虚不能化津,而使筋脉失养成痿的病变。 伤寒吐下,本为误治,再行发汗,则津气更伤。阳气虚则阴乘之,故发虚烦,脉甚微。时过八九日,正气未复,阳气益虚,阳不制水则水邪上泛。水邪为患,变化多端,或逆于心下成心下痞硬;或留于胁下使胁下作痛;或上冲咽喉而使咽喉有梗塞之感;或上蒙清阳而致头目眩晕,这是误治变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阳虚不能化生津液以濡养筋脉,而水饮之邪又滞于其中,故发生筋惕肉胸之证。阳气不复则水邪不去,水邪不去则津液不生,而皮、肉、筋、骨、脉失其润濡,久而久之,则肢体痿废而不用。 本条与前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一条联系比较,可以看出苓桂术甘汤证是以水气动泛为主,故见脉沉紧;而本条则以阳气虚衰为重,故见肤其做、病机证做不同,期治江各异,本证可考周用零社来材活合真武话。以温阳利水。平中降逆似为合拍。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落鞭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旋复代赭石汤方: 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切半夏半升,洗代赭石一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 本条论述胃虚痰气痞塞,噫气不除的证治。 伤寒经发汗、或吐、或下的方法治疗之后,虽表证已解,但脾胃受伤,腐熟运化功能失职,则痰饮内生;土虚木乘,夹痰犯胃,则脾胃不和,升降不利,气机痞塞,胃气上逆,故现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噫气不除”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噫气频作,持续不断,久久不能除掉,言其噫气之重;二是虽噫气频作,但心下痞不能解除;三是或曾用泻心汤治疗,而噫气仍然不除。噫气不除是本病的主证,据病情推断,其病机还不仅仅是脾胃不和,痰气痞塞,而且一定挟有肝气上逆,即所谓“土虚而木来乘之”之机。此证再用泻心汤类,将无齐于事,必须用调和脾胃、消散痰饮和镇肝降逆的药物方可取效。故以旋覆代赭石汤治疗。 旋覆代赭石汤以旋覆花为主药。凡花者质轻而在上,故有上行的作用,而旋覆花味咸又有下降的作用。升降出人乃气机运行之常道,升降利则气机畅。旋覆花能升能降,既能疏肝利肺,又能散凝结之气而治心下之痞;代赭石是一种矿物药,)肝经有镇肝降逆的作用,配旋覆花之疏利,使肝气条达而下行为顺;半夏、生姜辛辣之品,健胃散水,去痰饮之凝结,故有消痰涤饮、降逆和胃的作用;大参、甘草、大枣甘温扶虚,补中益气,而有强主弱客之义,诸药配伍,既治痰气,又疏肝,同时还补脾胃之气,扶正与祛邪并用,使脾胃调和,气机舒畅,痰气得消,则痞噫自除。 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因本方属和解之剂,故在煎服时,要去滓重煎,取其药性之和合;二、用药剂量要注意生姜与代赭石的比例,病变重点在于胃,因此要重用生姜以健胃祛痰消痞,而代赭石剂量宜小不宜大,以免其质重直走下焦,而影响疗效;三、妇女妊娠呕吐者,不可用本方,以免代赭石之重镇,有害胎气。 以上儿点值得注意,但在临床上对具体问题还要作具体分析,辨其证而施其用。比如食管疾患者,主要表现为噎膈、反胃、呕吐的,用本方时就应重用代赭石以加强其重镇的作用。 本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特别是用于妇女因情绪波动而引起的肝胃不和之证疗效甚佳。临床实践证明,用于治疗嗳气不除,不兼有心下痞硬的病证同样有较理想的效果,也可用于治疗呕吐等证。 精彩推荐 吃完火锅如何护“脾胃”? 七、格物致知悟医理(下)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天《伤寒论》~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征文恢复啦,如果您觉得您的病案具有代表、如果您觉得您的方药具有奇效、如果您是一个厚德济生不吝医术的好中医,欢迎投稿到栏目! ⊙投稿信箱:media tcmbox.cn投稿 ⊙本文编辑:清半夏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有效治疗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2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湿气重每天只需喝杯茶,7天逼出体内十年湿
- 下一篇文章: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