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故事赤小豆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北宋仁宗年间的一个春天,皇帝赵祯一日起床时觉得耳下两腮部发酸、隐隐作痛,用手一摸,感到有些肿胀,遂唤来御医。御医跪着给赵祯切脉后,又细细地察看了两腮,然后奏道:“陛下此证,名谓痄腮(腮腺炎),乃风湿病毒之邪,由口鼻而入所致。当以普济消毒饮内服,如意金黄散外敷,可保龙体安康。”不料三天以后,赵祯病情恶化,恶寒发热,倦怠呕吐、两腮肿痛坚硬,张口困难。御医们慌了手脚,一个个走马灯似的为之诊治,然后研讨方剂,有的说:“陛下乃邪与气血相结,当服软坚消肿之剂。”有的说:“万岁系湿毒内袭,需用清热解毒之法”。 赵祯怒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尔等如此微疾都拿不定主意,反而越看越重,要你们何用?”御医个个面如土钯,浑身筛糠,跌跪在地,连说:“卑职死罪”。不久,一张皇榜飞出宫门:“凡能治愈皇上之疾者,必有重赏,”那京城之内,名医不下百余,然“伴君如伴虎”,又有谁敢去冒这个风险?一晃二日,京城有个姓傅的走方郎中,看到那张皇榜,他想:在京城近日生意清淡,无人问津,衣食无着,这皇帝既是痄腮之病,有何难哉?于是返回住处,取出赤豆若干,研成细末,以水调成糊状,美其名日“万应鲜凝膏”。然后去揭下皇榜,给皇帝敷上,一连三天,居然治好了痄腮。自此以后,傅郎中名闻京城,病人络绎不绝,应接不暇。 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产。 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起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 甘、酸,平。 归心、小肠经。 煎服,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功能解毒排脓,利水消肿。适用于痈肿疮毒,肠痈腹痛,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治狐惑脓成,脉数心烦,默默欲卧,目赤眦青,汗出能食。 《伤寒论》瓜蒂散,治胸有寒瘀,心中痞硬,气冲咽喉,以其涤胸中之湿淫也。 《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太阴病,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以其泻经络之湿邪也。 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阅读往期内容,请直接点击蓝色文字! 中药小故事——桂枝 中药小故事——芍药 中药小故事——甘草 中药小故事——生姜 中药小故事——大枣 中药小故事——葛根 中药小故事——杏仁 中药小故事——厚朴 中药小故事——附子 中药小故事——麻黄 中药小故事——人参 中药小故事——石膏 中药小故事——粳米 中药小故事——知母 中药小故事——茯苓 中药小故事——白术 中药小故事——芒硝 中药小故事——大黄 中药小故事——半夏 中药小故事——黄柏 中药小故事——黄芩 中药小故事——黄连 中药小故事——柴胡 中药小故事——细辛 中药小故事——猪苓 中药小故事——五味子 中药小故事——泽泻 中药小故事——栀子 中药小故事——淡豆豉 中药小故事——枳实 中药小故事——栝楼 中药小故事——胶饴 中药小故事——牡蛎 中药小故事——龙骨 中药小故事——铅丹 中药小故事——常山 中药小故事——水蛭 中药小故事——虻虫 中药小故事——桃仁 中药小故事——葶苈子 中药小故事——文蛤 中药小故事——桔梗 中药小故事——巴豆 中药小故事——贝母 中药小故事——芫花 中药小故事——大戟 中药小故事——甘遂 中药小故事——赤石脂 中药小故事——太一禹余粮 中药小故事——旋覆花 中药小故事——代赭石 中药小故事——瓜蒂 免责声明:本公共账号除发布的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如有侵权之处,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北京誠敬堂公益中醫診所邀您一起同行 往期回顾 ?緣起?北京誠敬堂中医公益診所 诚敬堂新设烫烧伤科室---烧伤烫伤者福音---这是最温暖的地方!!一封烫伤患者的来信一封来自福建母子的来信一封来自患者母亲的感谢信一封来自北京患者的求医心得分享神奇的烫伤膏---诚敬堂中医诊所神奇的烫伤膏---辽宁锦州烫伤患者诚敬堂中医雷大夫:给老年失眠患者的靠谱建议!诚敬堂中医雷大夫:请告诉父母(2)安寝十要,有效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11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匮要略之络病理论探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