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芦根君又来啦!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物--葱。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名医别录》:平。主治寒伤。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藏。益目精。杀百药毒。

品种

首先明确一下品种,经方中药用之葱并非现在餐桌上调味所用之香葱(小葱),而是指“山东大葱”。其药用部分为葱白这一段。

(为便于理解,下文直接称葱白)

香葱

大葱

下面我们来看看葱白的功效~

温润解表

《本经》:主伤寒。寒热。汗出。中风。《别录》:主治寒伤。不同于麻黄苦泄表上多余的津血积滞而解表,葱白往往用于患者津血受损后(如剧烈运动、产后、体虚)又感受风寒邪气的情况,症可见:畏寒怕冷,头痛,自汗出。即在津血不足的情况下温润解表。

①《肘后》:治马后冷。豉、葱白、姜各一两,水五升,煮取半升,和酒灌之,即瘥。

②《葛氏方》:治产后虚羸,白(自)汗出鲤鱼汤方︰

鲤鱼肉(三斤)葱白(一斤)香豉(一升)

③《金匮·妇人杂病》: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白十四茎,新绛少许

在患者津血不足而需解表之时,往往还会想到另一味药,那就是杏仁。那二者当如何区别?

《金匮·痰饮咳嗽》: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同样是津血虚损需要解表的情况,在寒邪为主时当优先考虑葱白;表位水湿堆积明显时则杏仁更为合适。除此之外,在出现热伤津血又需要发散解表之时,杏仁堪当大任,而辛温之葱白则不宜使用。

《伤寒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注: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麻子仁丸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

解闭通滞

《别录》:喉痹不通。安胎。安中。在《射干》一文中,芦根君曾经考察过“喉痹”的定义,其病机是上焦或者表位的气血失和闭滞所导致的不荣不通而痛,出现“咽痛、麻木、不能声音”等与咽喉相关的症状。除了上焦表位的“喉痹”,闭滞不通还可以表现为胸部腰背的瘀血疼痛、小便不利等。葱白是通过宣通闭滞,恢复机体正常的津血代谢来治疗。

①《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白十四茎,新绛少许

②《葛氏方》云︰治妊身腰背痛如折方︰葱白煮汁,服之验。

③若小腹满不得小便方。捣生葱白,薄小腹上,参易之。

需注意的是,葱白解闭通滞之功偏向于处理气血失和,气机不利之上出现的“非实性积滞”。为什么这么说呢?

芦根君在查找古籍时,发现葱白被古人用于“解散”。什么是“解散”?所谓“解散”,意为“解救石散类方的药毒发作”。在经方中除了草木血肉之品,还有金石之品的应用,即石散方。《甲乙经序》就记载: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石散方固然功效强大,但由于金石的特殊药性,服食之后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法则调理,否则会适得其反。

《病源·解散除热候》:“夫服散之人,觉热则洗,觉饥则食。若洗、食不时,失其节度,令石势壅结,否塞不解而生热,故须以药除之。”

《小品方·卷第九·治服寒食散方》:服草木之药则速发,须调饮食;金石者则迟起而难息。……石之为性,其精华之气,则合五行,乃益五脏,其浊秽便同灰土。但病家血气虚少,不能宣通更陈瘀,便成坚积。

散发的症状多端,而葱白可以处理的是其中因气血失和导致的“非实性积滞”,临床上可见昏闷、烦闷等症状。

①《极要方》治乳石发动,烦闷头痛,或寒热脚冷,气不通方

葱白(十四茎)豉(二大合)牛苏(一大两)

②《圣惠方》治五石发动。热气上冲。心神烦躁。口干昏闷。宜服此方。麦门冬(一两)豉(一合)葱白(二茎)荠(一两)黄芩(半两)

③《圣惠方》治乳石毒发。壅热。烦闷口苦方。

猪肺(肪)(一(二)两)川芒硝(一两)葱白(五茎)豉(一两半)

而在出现实质性的病理产物积滞时,症见腹满便秘、痈肿疼痛等,这时候古人会选用力度更大的攻下药处理。

①《短剧方》∶解散三黄汤,治散盛热实不除,心腹满,小便赤,大行不利,圯逆充胸中,口焦燥,目赤熏热方

黄连、黄芩、甘草、芒硝(二两)大黄(一两)

②《录验方》∶解散除热,热结肿坚,起始欲作痈,大黄汤方

升麻大黄芍药枳实(各二两)黄芩(三两)甘草当归(各一两)

总结:葱白解闭通滞之功可以处理机体因气血失和,运行不畅而出现的各种“非实性积滞”,如烦闷、小便不利、咽痛、胸痛、腰痛等,对于实质性的积滞则非所宜。

消肿止痛

《本经》:面目肿。《别录》:骨肉痛。除了内服,葱白还可以作为外用药治疗痈疮、痔疮、金创疼痛。

①《圣济总录》:治疔疮恶肿:刺破,(以)老葱、生蜜杵贴二时,疗出以醋汤洗之。

②《必效方》:治痔正发疼痛:葱和须,浓煎汤,置盆中坐浸之。

③《纲目》:治阴囊肿痛:㈠葱白、乳香捣涂。㈡煨葱入盐,杵如泥,涂之。

药食禁忌

在中医古籍的许多方子后有不少禁食葱白的描述,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经方治病的原理。

《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这一段告诉我们,经方是借助药物的气味起效。因此,服药期间应当避免接触气味较大之物以免扰乱药物的气味,影响药效。桂枝汤原文中就有明确记载服用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孙思邈老先生也曾在《千金要方》中提到:凡服药……忌陈臭宿滞之物。而葱白确属于气味大的这一类,《病源·狐臭候》:人腋下臭,如葱白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

以上就是关于葱白的学习了,希望大家都能收获满满!我们下期再见~

小结

葱白的药势

①温润解表

②解闭通滞

③消肿止痛

往期回顾

枳椇子

“苦寒化燥”在热病运用的思考

前胡

寒水石

撰写

蓝蓝

审核

芦根谭审稿组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z/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