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金沸草散合四君子汤治发热咳嗽案
今天继续来一个咳嗽医案,伴发热。 女,27岁,-2-29,无武汉湖北温州接触史。 主诉:咳嗽,略发热37.2度,傍晚略怕冷,胸闷,口不干渴,咽喉不干不痛,有痰,略气短乏力,打嗝嗳气。舌淡苔白,齿痕严重,边尖少许红点 脾虚,外感 方药:金沸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前胡9、荆芥6、紫苏叶5,法半夏9,白芍9,细辛3、炙甘草5,旋复花10(包煎),炙麻黄6,太子参9,茯苓9,陈皮9,枳壳6,葛根10 三副后咳嗽大减,不发热,深呼吸时才咳一点。 前胡9、荆芥6、法半夏9,白芍9,细辛2,炙甘草5,旋复花10(包煎),炙麻黄5,太子参9,茯苓9,陈皮9,白术9,杏仁5 3剂善后 辨证思路: 这个女孩的咳嗽和前两个的咳嗽有明显差别,大家可点击下面链接进行对照回顾:《老年人咳嗽医案》与《成人咳嗽医案》 首先,她热象不明显,虽伴发热,但口不渴,不想喝水,咽喉不干不疼,这都是说明没有什么热象,是偏寒的咳嗽。 第二,略怕冷,说明表证还在。 第三,我们看她的舌象,舌的颜色特别的淡,可以说是淡白,这除了说明本次咳嗽没有热象(如果热的话,舌色会偏红),更说明她素体是偏于气虚的。 我们还可以一眼看出舌体胖大,齿痕特别明显,不夸张的说,舌边的齿痕像齿轮一样,这提示了她脾气虚。 脾主湿,参与人体水液代谢。 脾气虚则水液代谢功能受影响,就会生湿生痰生饮。 水湿多,舌头就会胖大。 举个什么例子呢,海绵不行,海绵本来就大。 哦,比如馒头吧,用水一泡会变大变软,这个都见过。 舌头也一样道理,你会发现脾虚生湿的舌头胖大,胖大的舌头被牙床挤压可以出现齿痕。 还有一点,脾虚的舌头往往很嫩软,就是一种软哒哒的感觉。 再进一步,脉象也会受影响。 有湿的脉象也是软哒哒的,软软的没有力气,甚至脉管的边界都不太清。 这种脉象常常是脾虚湿重的表现,他可能怕冷,但不是寒,而是湿重阻碍了阳气的通行,故而怕冷。 这种脉象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也提到过,大家可以多去注意体会。 说回这个医案,当然这个案子因为特殊时期没有面诊。 不过她提到,平时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会咳嗽,还不容易好。这是因为脾虚,土不能生金,肺气不足,成为肺脾气虚,所以一感冒就到肺而咳嗽且不易好。 还有一个点,吃蔬菜水果多了,口水会多甚至吐,这就是因为体内湿本来就多,水果蔬菜能增加湿,胃中水湿多了,上溢到口中,所以口里水也会多。 综合这些信息以及舌象,基本能够断定病机,那就是: 外受风寒邪气,内则脾虚夹湿的一个虚人外感咳嗽。 确定了病因病机,来选择方药。 我选择的方子第一个是金沸草散。 这个方子不是经方,它的出处有两个:一个是《和剂局方》金沸草散,一个是《活人书》金沸草散。 这两个略有区别,前者无麻黄而有细辛,后者无细辛而有麻黄,功能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为什么这次不选三拗汤了呢? 患者有嗳气打嗝,这个问题提示了胃气的不降,嗳气打嗝可能不是本次外感才出现的问题,而是平素就有。胃气不降,也会影响肺气的肃降。 那么,治嗳气打嗝有经方旋覆代赭石汤,里面就有旋覆花,前人早有总结“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可见旋覆花可以降逆气。 而金沸草散中的金沸草往往以旋覆花代。 其实旋覆花不仅可以降气,止呕吐嗳气呃逆等气不降的问题,还能行水化痰,适合痰多胸闷,正好可以解她的胸闷痰多问题。 另外药理研究表明它还可以平喘镇咳。 基于这些考虑,我选了金沸草散。 同时,因患者气短乏力,肺脾气虚,合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所以就组成了这样一个方子: 前胡、荆芥、法半夏,白芍,细辛、炙甘草,旋复花,炙麻黄 ——这些是金沸草散,麻黄细辛同时都用了 太子参,茯苓 ——太子参茯苓,再配炙甘草,这是四君子的结构,没有用白术,因为治虚人外感的参苏饮就没有白术,故而我也未加,估计是外感期间以防化燥。 陈皮——加强化痰力度 枳壳——加强行气,气行痰才能消 葛根、苏叶——加强解表力度 这是用药的思路。 我治一般的外感咳嗽药量都会比较轻,道理其实就是吴鞠通那句话: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这话出自《温病条辨》,大师就是大师,用药特别讲究,这是很好的中医思路。因为从五脏六腑来说,肺在最上,如果药量重,药势趋下,那就过了肺的位置了,药过病所,不能使药力集中在肺而治咳嗽。非常有道理。 以至于患者抓药时,被药房认为是给小孩吃的药,其实是不理解其中奥妙。 药量轻,反而容易治愈这种外感的咳嗽,轻宣。。。。。一定要轻。 赵利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z/8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乡县实验中学举办济宁市ldquo初
- 下一篇文章: 这才是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