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堂讲理尉中民应用旋覆花汤治疗内伤杂
导读 尉中民教授临证治疗内伤杂病善于妙用旋覆花汤,认为疾病久治不愈入络,导致络脉瘀阻不通之证,可用旋覆花汤以散郁行气、通络化瘀。旋覆花汤一可行气助肺、宣发肃降,二可助心行血、合脉止痹,三可疏肝健脾、和胃止痛,四可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临证灵活加减用药,每于内伤杂病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责任编辑/冯欣宇) 2.4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素问·刺禁论篇》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东方为左,肝应东方;西方为右,肺应西方。日月东升而西降,此为肝气主升、肺气主降之理。升降失常,肝气不升,肺气不降,可伴发肝胆不利,乃发胁痛。尉教授常用旋覆花汤合四逆散疏肝降肺,方中柴胡与白芍相配,散收并蓄,出入相调;白芍伍甘草,酸甘化阴,此四味调理三阴气机。再与条达三阳枢机之小柴胡汤相配,阴阳相佐,共舒气机。 案例4:患者,男,50岁,年5月就诊。 既往有轻度脂肪肝,服西药控制2年,嗜酒。刻下:右胁下胀,气急则明显,时口苦,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滑有力。辨为肝郁脾虚、痰湿蕴脾证,治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处方:旋覆花(包)30g,茜草10g,葱3茎,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白术10g,茵陈10g,豆蔻(后下)6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同时嘱低脂、低油饮食,适量增加运动。服药14剂后,胁胀减,纳可,无口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守方加青皮、陈皮各10g以舒肝气,继服14剂后,胁痛已无。 按:本案患者嗜酒,乃湿热内蕴肝胆,致肝气疏泄不利,发为胁痛,故先以条畅气机为要。方中旋覆花、柴胡、枳壳、青皮、陈皮、葱皆为行气之品;茵陈疏利肝胆、清热利湿;豆蔻、陈皮健脾祛湿,助运为主,气行脾健,则痰湿自除。 3小结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尉教授认为,疾病久治不愈而入络,致络脉瘀阻不通之证,故用旋覆花汤散郁行气、通络化瘀。且随证灵活加用活血、化痰、理气、祛湿、宣络之品,配伍形成具有宣通肝络、化瘀行滞散结等功效的多种方剂,治疗气血郁滞于肝经循行部位的多种病证。偏于气滞者,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偏血瘀者,合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若兼中气不足者,合用香砂六君子汤;痰浊闭阻,合瓜蒌薤白汤类加减;或痰饮上犯者,合苓桂术甘汤等,每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取得出奇效果。另外,旋覆花汤可行气助肺、宣发肃降,宣降有序,咳乃自止;又助心行血、合脉止痹、散结消瘀,以通血脉;疏肝健脾、和胃止痛,先安脾土,以防肝乘;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注意: 以上诸方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切勿自行处方! 专家介绍 尉中民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消化系统的胃肠,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的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妇科疾病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产后疾病;对虚劳病和疑难杂症积累了一定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挂号费: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尉中民教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tz/3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师祛湿方,个个对症,难有去不掉的湿气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类别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