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入脾、胃经。

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脾胃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脏燥。

若要皮肤好,煮粥加大枣

有个女孩子经常面对电脑,皮肤干燥,面色苍白,医院一检查是贫血,难怪她屡屡用各类护肤品,都没法让脸色变好。

老爷爷说,人体最大的护肤品是你的气血,气血足,颜面才红润有光泽。

随后交代这病人少用电脑,并用一味大枣煮粥服食。

小指月说,为何用大枣呢?

老爷爷说,若要皮肤好,煮粥加大枣。而且大枣乃脾之果,现在很多人忧劳伤脾,脾虚则百脉失润,毛窍失养,所以干瘪津少。

小指月说,为什么大枣这么能够养脾阴呢?

老爷爷说,你看各种果实,晒干时,都很少津液,唯独大枣,你放置数月甚至几年,都柔软不枯,用手去捏它,质润而不硬,软而不干,故大枣能够重补人体阴液也。

小指月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这女孩子连续吃了半个多月大枣粥,又加上少用电脑少熬夜,脸色一下红润了不少,苍白的指甲也变得有些血色了,很明显中土气血生化有源,则四肢外表能得到灌溉。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邑中友人赵××,身体素羸弱,年届五旬,饮食减少,日益消瘦,询方于愚,俾日食熟大枣数十枚,当点心用之。后年余觌(dí,察看)面貌较前丰腴若干,自言:“自闻方后,即日服大枣,至今未尝间断,饮食增于从前三分之一,是以身形较前强壮也。”

百病体虚,大枣助之

《黄帝内经》讲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神农本草经》讲大枣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

老爷爷说,大枣不仅适合于脾虚,更适合于久虚劳损,五脏不足,因为百病虚损到最后,没有不殃及到脾胃的,而脾胃强大起来,没有不惠益于周身的。

小指月说,爷爷是在讲脾胃论,脾胃强大,百病难生,脾胃一虚,百病丛生。

有个肝癌放化疗过的病人,头发掉光,牙齿松动,面色苍白,有气无力。

一次放化疗,就像重伤过一次一样,虽然损敌一万,也自伤八千。

病人问,大夫,有没有可以尽快恢复体力,让睡眠好些的?

老爷爷说,你就吃些大枣吧,可以嚼服,也可以煮粥,还可以泡茶,每天吃个一两左右,可以保护脾胃,以滋化源,灌溉五脏。这样病人连续服食一个多月大枣,脸上气色转红润,说话也不会上气不接下气,走起路来,没有那么累了。

老爷爷说,如果他知道在放化疗前,就服食大枣来保护气血,那么就能将副作用降低些。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戴裕光经验(大枣)如果与仙鹤草30g同用,以治疗放化疗后贫血更有特殊疗效。老师说江浙一带医家多用。曾遵嘱试用于数例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经治月余即见效果。对一些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月经量少的妇女患者,当其不便服用汤剂时,以单味大枣泡服,经一定时间后症状可有明显改善。张锡纯先生认为大枣“津液浓厚滑润,最能滋养血脉,润泽肌肉”,这一评价在临床应用中可以被重复的。

何任经验我除了用大枣作为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和药性外,在治疗内、妇科神志病,血液病,恶性肿瘤都是经常用的,不可或缺的最常用药之一。例如曾有一脱肛痔血男性患者,中西药久治无效。我用魁红(一种西北产的特级大红枣)二两剪碎(即遵古法擘之意),加升麻6克,煎服数剂而愈。又用治血小板减少症数十例,一般每日都用30克以上,剪碎浓煎或配合他药有显著治疗效果。

用于慢性肝病,能改善肝功能。对癌肿病人,作为扶正药,在放疗、化疗前后,每日用30克剪碎煎入他药,不但能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且对保护气血、平宁神志都有良好效果。大枣既补脾胃、益气血,并具有缓中而不恋邪的作用。

脾不统血

一个小孩子,在学校跟同学玩过火后,皮下就会出血一大片,就像被打伤一样,久久都难以消去,医院检查属于紫癜,而血小板又没有减少。

中医说,这是血热妄行。

可用了不少清热之药,连犀角地黄汤都上了,后来不单白天跑动太剧烈要出血,连刷牙时牙齿也出血。

他们赶紧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能统血,你这娃子唇淡白,还是一种脾虚血少,统摄无力。所以直接用补脾之法,而不用清泄血热。

小指月说,补脾养血最好的药就是大枣。

老爷爷说,可以用大枣拌些阿胶来服食,这样既好吃,又免除煎汤之麻烦。

小孩子每天吃三次,吃到一个月的时候,居然很少在皮下出血了,嘴唇也转红润。后来老爷爷又交代这小孩子不能乱吃东西,吃饭也不要吃撑吃胀,结果就平平安安,很少得病。

小指月说,为什么这么普通的医嘱,却有这么强大的好处,但很多人都做不到?

老爷爷笑笑说,很多小孩子都懂的道理,老人家未必做得到,所以知行合一才是一个大学问。如果这小孩子不是脾脏损伤在前,就不会那么容易皮下出血,所以找出脾脏损伤的原因,比之知道用大枣来补脾助脾统血强多了。

虽然现代研究认为大枣是一味滋养强壮药物,主要是能改善人体对多种过敏原的适应能力,比较长时间的服用之后对一些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其实说白了,就是脾胃功能恢复,正气充足,就不会那么容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过敏性疾病。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上海中医药》记载,治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红枣每天吃三次,每次十个,可吃到紫癜消退为止,一般每天约需大枣一至两斤。现代临床一项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体虚病人,健康恢复起来,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三倍以上。所以大枣是各类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甚至过敏性紫癜等疾患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大枣解酒

有个病人喝酒,大醉了一场,醒来后发现头脑晕沉,眼睛发蒙,耳朵不清晰。

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爷爷说,你这是酒喝得太多了,酒是穿肠毒药,对脾胃损伤很厉害啊。

病人说,既然伤脾胃,为什么我没有肚子痛,反而眼睛耳朵,脑袋不好呢?

老爷爷笑笑说,脾虚则九窍不利,《黄帝内经》教人看病,不看表象而看脏腑实质,脾脏损伤后,清气不能上达孔窍,便容易疲劳,浊气不能下降胱肠,混作一团,便会浑浊不清,七窍不明。

病人说,那我该怎么办?

老爷爷说,下次喝酒别那么没节制,人自制力下降后,身体气机就会一塌糊涂,免疫系统,工作能力,也会大大下降,身体就会日渐变差。

病人点点头,他确实易于放纵后,觉得身体一落千丈,大不如以前规律生活工作那么好。随后老爷爷便教他每天用十几个大枣煮汤熬烂,把汤水喝下去。第一次喝,他立马觉得好像脏腑吃饱饭一样,酒解了,脑也清醒了。连续喝了十天左右,以前老容易疲劳的感觉都没了,做事更有干劲。

小指月说,用大枣来解酒,都很少听过。

老爷爷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该怎么办?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酒伤肝,肝木克脾土,又会伤到脾胃,这时通过实脾健脾来保护肝脏,脾脏功能强大,肝就有力量去解酒,所以大枣现代研究,有保护肝脏作用,又能够保护脾胃少受酒精伤害。

大枣拾珍

1、张锡纯经验表叔高某,年过五旬,胃阳不足,又兼肝气郁结,因之饮食减少,时觉满闷,服药半载,毫无效验。适愚远游还里,觌面谈及,俾用大枣六斤,生姜一斤,切片,同在饭甑蒸熟,臼内捣如泥,加桂枝尖细末三两,炒熟麦面斤半,和匀捏成小饼,炉上炙干,随意当点心服之,尽剂而愈。

指月按:百病体虚必寻到脾胃中去调理,方得治愈。张锡纯巧用桂枝汤思路,把汤方变成小饼,制成食疗之物,取姜枣调和气血营卫,进而调和脾胃阴阳。生姜色黄温煦阳气,助胃纳运,大枣色红滋养阴血,助脾濡养。这样中州气血足,四维转动无忧,故胸闷得除,身体强健。周伯度曰,大枣甘守之力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力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药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主剂。

2、戴裕光经验在去核的大枣内放入如枣核大小的生大黄粉后,将大枣裹面煨透熟,捣烂内服,每次两枚,每日两次,用于治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消化不良或小儿疳积及小儿厌食等。我也曾以些法试用于数例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有浅淡白斑的小儿,结果都还不错。

指月按:一般食积的娃子,日久必因积致虚,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这时攻积则小儿气力不够,补虚则容易壅滞,所以要虚实兼顾,补虚泻实,推陈出新。大枣可以补脾虚,大黄可以攻大肠积。这样脾健运有力,肠通积去,标本兼治。

3、《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能和百药。

指月按:大枣甘甜缓急,还有缓和毒烈药性、保护胃气的作用,某些有毒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就常用大枣以佐制之,如泻水峻剂十枣汤及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4、《得配本草》记载,治卒心痛诀云:一个乌梅二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不害心痛直到老。

指月按:古代心痛,即心下胃脘痛,乌梅配大枣,有酸甘化阴之意,同时又可以缓急止痛,杏仁可以降至高之肺气入最低的大肠,有助于局部病灶点转移下行。这样瘀化下行不作痛。

5、许叔微《本事方》中记载,一妇人脏燥,悲泣不止,就像有神灵上身一样,我想起古人治此证,用大枣汤,于是给她服上,喝完药就好了。

指月按:张仲景讲道,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甘麦大枣汤主之。用甘缓之品,可以缓其情志剧烈波动。《妇人良方》里头也记载,一妇人白天悲哭,非常凄凉,又说不出原因,医生反复治疗都没效果,有个人说这是脏燥,只需甘缓滋润,悲戚自止,遂用大枣汤,一投而愈。大枣汤即张仲景的甘麦大枣汤。以枣为脾之果,脾欲缓,以甘缓之药,可以令悲伤躁动之情绪得消。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王不留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月季花、凌霄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土鳖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马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自然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骨碎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血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儿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刘寄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三棱、莪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水蛭、虻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斑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半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南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芥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皂荚、皂角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旋覆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猫爪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贝母、浙贝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竹茹(竹沥、天竺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桔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胖大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藻、昆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药子(黄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蛤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浮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瓦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礞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苦杏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百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款冬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枇杷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白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葶苈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矮地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罗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满山红、胡颓子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朱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磁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龙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琥珀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酸枣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柏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灵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缬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首乌藤(夜交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欢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远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决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珍珠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牡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贝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代赭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刺蒺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罗布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铁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羚羊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珍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钩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全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蜈蚣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僵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麝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冰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合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菖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人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党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西洋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太子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芪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山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扁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甘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z/1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