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少华先生辨治经验眩晕
孔少华(-年),原名孔祥璆,字鸣之,“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五子,孔子第75代后裔。先生稍长即随父侍诊,尽得真传,后师从温病名家张菊人,受益颇深。 先生秉承家学,继承和发扬了孔伯华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尤其在温病方面,重视伏邪学说,并擅长以伏邪理论来指导治疗杂病。 图 孔少华先生旧照 眩晕为病,现代医学常见于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征、低血压,其中以高血压为最常见。中医对眩晕早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海论》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卫气》有“上虚则眩”。 金·刘完素主张眩晕的病因病机从“火”立论,元·朱丹溪力倡“无痰不作眩”,张景岳认为“无虚不能作眩”,“眩晕一证,虚者十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综合诸家论述,眩晕的原因主要为风火痰虚四因,各执一隅,临床应用,有效有不效。 孔老认为临床所见眩晕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常常是风火痰虚兼而有之,今人体质以阴虚肝热脾湿为常见,阴虚多以肝肾阴虚为主,诸阴以肾阴为本,肾阴不足,髓海不足,不能荣养于脑,是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肝经生热,肝热升腾无制,热极生风,风火相煽,风阳上扰,而生眩晕,是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或脾失健运,痰湿内蕴,水湿不行,阻于上窍则为眩晕,阻于中焦则为呕逆,常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美尼尔氏综合征。 鉴于临床所见眩晕常为风火痰虚合而为病,孔老合滋阴、清肝、熄风、化痰、利湿于一方立清滋抑化和调方,治疗由阴虚肝热脾湿引起的眩晕,疗效甚佳。临床可根据风火痰虚诸因的轻重随证加减。 眩晕有虚实之分,年轻体壮之人所患之眩晕多为实证,或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或为痰湿内蕴之证,老年人所患之眩晕多为肝肾阴虚所致的水不涵木,虚风上扰之证,临床治疗均可以本方为基本方,随其脏腑虚实,风火痰虚之偏重加减。 生牡蛎1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 生赭石12g旋覆花12g(包)桑寄生30g 炒知柏各10g霜桑叶10g杭菊花10g 白沙蒺藜各10g白僵蚕10g全瓜蒌30g 川牛膝15g橘子络核各15g法半夏10g 茯苓30g滑石块15g霍石斛10~30g 生牡蛎入肾滋阴潜阳、生石决明入肝抑肝潜阳,生赭石、旋覆花潜降肝胃,炒知柏、川牛膝、滑石块清火引湿热下行,霜桑叶、杭菊花、白蒺藜、白僵蚕散风平肝,橘子络核、法半夏、云茯苓为二陈汤变方和胃化痰、全瓜蒌涤痰降肝热,桑寄生益肾通络降压,霍石斛补肾阴而不滋腻。 诸药合用,于滋肾、清肝、熄风、化痰于一方,对于临床常见的一阴虚肝热脾湿为基础形成的眩晕之证疗效甚佳。方中二陈汤、全瓜蒌尚有宽胸之效,参合温胆汤加减,对于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之眩晕、胸闷有佳效。 肝阳上亢主脾湿不重者,可减法半夏、云茯苓、橘子络核。 肾阴虚为主者,可酌加生海蛤30g、生鳖甲15g、败龟板15g、明玳瑁10g等咸寒滋潜之药。 肝肾不足兼有下肢酸软乏力者,酌加细生地15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山萸肉10g、杜仲炭12g。 风阳上扰者,可加明天麻10g、双钩藤30g。 肝火较盛,口苦目赤者,可酌选羚羊粉1.2g(分冲)、胆草炭10g、焦栀子10g、莲子心5g、夏枯草10g、芦荟6g、苦丁茶10g。 痰湿盛引起的眩晕者,酌加建泽泻15g、炒白术10g,此种证型多为现代医学所说的“美尼尔氏综合征”。 耳鸣者,加生磁石20g辰砂3g(先煎)、九节菖蒲15g。 肢麻者,可酌加豨莶草15g、威灵仙10g、秦艽10g、丝瓜络10g、忍冬藤30g、青连翘10g、嫩桑枝30g。 偏头痛者,加川芎3g、嫩白芷3g。 视物昏花者,可加密蒙花10g、木贼草10g。 湿热较盛者,加川萆薢15g、生薏苡仁30g。 肝气不舒者,可加香附米10g、川郁金10g、佛手10g。 胃阴不足者,加霍石斛30g、天花粉15g、肥玉竹12g。 临床亦常见由于气血两虚及肾阳不足引起的眩晕,气血两虚者伴见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常为妇女失血、贫血患者,治疗当以黄芪当归补血汤、归脾丸、八珍汤等加减。肾阳不足伴见形寒畏冷、腰膝酸软、脉沉细,冬季加重,多以老年人常见,治宜金匱肾气丸、右归丸加减。临证变通,宜勿执一。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孔少华临症经验簒要》 孔令谦先生 ▼ 孔医堂创始人 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 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理事长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曾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中华儿女年度特别推荐人物”荣誉称号 END小红书孔令谦新浪微博 孔令谦医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z/11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医大师吕景山治疗经期偏头痛经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