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种中草药散寒解表羊耳菊
羊耳菊别名:毛柴胡、叶下白、山白芷等。 植物识别 亚灌木。根状茎粗壮,多分枝。茎直立,高70-厘米,粗壮,全部被污白色或浅褐色绢状或棉状密茸毛,上部或从中部起有分枝,全部有多少密生的叶;下部叶在花期脱落后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棉毛的腋芽。叶多少开展,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部叶长10-16厘米,有长约0.5厘米的柄,上部叶渐小近无柄;全部叶基部圆形或近楔形,顶端钝或急尖,边缘有小尖头状细齿或浅齿,上面被基部疣状的密糙毛,沿中脉被较密的毛,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绢状厚茸毛;中脉和10-12对侧脉在下面高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倒卵圆形,宽5-8毫米,多数密集于茎和枝端成聚伞圆锥花序;被绢状密茸毛。有线形的苞叶。总苞近钟形,长5-7毫米;总苞片约5层,线状披针形,外层较内层短3-4倍,顶端稍尖,外面被污白色或带褐色绢状茸毛。小花长4-5.5毫米;边缘的小花舌片短小,有3-4裂片,或无舌片而有4个退化雄蕊;中央的小花管状,上部有三角卵圆形裂片;冠毛污白色,约与管状花花冠同长,具20余个糙毛。瘦果长圆柱形,长约1.8毫米,被白色长绢毛。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药材基源:本品为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以根或全草入药。 采集加工:夏、秋采割全草,春、秋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神经性头痛,胃痛,风湿腰腿痛,跌打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0.5~1两。 (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sp/7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伤寒论方解下篇
- 下一篇文章: 除了幽门螺旋杆菌,这4类胃病癌变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