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炳彩老临床经验总结湿热辨治
1.连翘、赤小豆 两药合用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倍增,入血分而清血分湿热。 2.赤小豆、当归 两药合用活血利水的功效显著,主要用于血分湿热者。 3.橘皮、竹茹 两者伍用,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机不调、赛热相杂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及妊娠恶阻等症。 4.土茯苓、忍冬藤 两药合用,土茯苓善治湿热毒邪和除湿通络之功,忍冬藤清热解毒,理气行滞,通络止痛。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等属湿热毒邪蕴结不解者。 5.旋覆花、茜草 旋覆花善通肝络而行气,茜草活血化瘀。 6.鸡骨草、凤尾草、垂盆草 三药相配,清热利湿之功倍增,主要用于治疗肝炎转氨酶增高者。 7.豨莶草、茜草 湿热黄疸。 8.地肤子、白鲜皮 两药相伍,善清湿热,祛风止痒,常用治皮肤瘙痒诸疾,但伍师用之于湿痰咳嗽咽痒则咳者。 9.郁金、枇杷叶 二药相合,取郁金善于理气开郁和枇杷叶下气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胸闷之因于痰湿气滞者。伍师常将其与银翘马勃散、茯苓杏仁草汤合用。 10.杜仲、桑寄生 二者相须为用,共奏祛风湿、补肝肾之功。临床上用于肝肾不足兼风湿痹着引起的腰酸腰痛等症。 11.防风、威灵仙 威灵仙,性猛急,善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二药合用,祛风除湿、止痹痛的疗效倍增。 12.姜黄、海桐皮 一为血药,一为风药,故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止痛作用倍增。 13.豨莶草、海桐皮 二药相伍,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功效显著。 14.豨莶草、蔓荆子 两药相伍,取其祛风除湿之功效及升散、走窜开泄之特性。常用于治疗湿邪上蒙清窍之头昏如裹及湿邪痹阻经脉之全身骨节沉重疼痛。 15.半夏、秫米 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共成补虚泻实、沟通阴阳、和利营卫之功。 16.牡蛎、泽泻 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之自汗盗汗。 17.百合、滑石 二味合用滋阴润肺,清热利尿,调络脉于周身,引内外之热气,悉从小便出矣。常用于心肺阴虚之神经衰弱,兼小便不利者。 18.芦根、滑石 湿热伤阴者。 19.血分湿热与气分湿热鉴别一览表 黄利兵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sp/3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练中医医师执业助理资格
- 下一篇文章: 煎煮中药的ldquo八大纪律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