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本如此
基本信息书名:经典经方本如此(毓涵斋中医夜话) 原价:49.00元作者:贠克强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期:年5月第01版印刷日期:年5月第01次印刷ISBN:-7---5 装帧:平装开本:32开 图书封面 内容简介 本书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克强先生除对《内经》中一些学术问题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和展现外,主要是就仲圣《伤寒杂病论》中一些具争议性、模糊性问题的掘幽探微,以及对经方医学的本质钩沉。 作者并非追逐当下风行的经方学术流派,而是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探索,结合自身充分的临床实践,苦心挖掘病证和经方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提出“方机对应”的经方思想,另辟蹊径而触及了经方医学之三味,找到了经方医学之根本,对广大中医同仁和经方学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书中尚有作者对中医特定之络、膜和玄府气液三大学术以及一些中医大要的本质探讨和实践,颇有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编辑推荐语 克强医师坚守基层中医诊疗将及三十年。他习读典籍,远求诸贤,近取各家,验于临床,耽于思考,坚持总结,不论学术思想,还是临床实践,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这在当下尤显难能可贵。 看克强医师的“夜话”系列,形式上有短文、有长篇、有专论、有概述,词章典雅,生动活泼;内容上剖经典、说经方、参自然、示案例、述病机、谈诊治、晓方药,视角独特,视野开阔,读来不仅有补于学术与临床,还有神心之享受。 作者简介 贠克强,字毓卿,号毓涵斋主人,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中医临床将及30年,中医副主任医师,中医学者,获“甘肃省基层名中医”称号。 克强先生学术上倡导兼容,坚持参合自然,注重中医哲学方法论的探讨和实践,从经典、经方以及各代中医前贤、大家和当下中医同仁的思想和经验中钻研、求索和总结本质性、规律性的诊治思想。经多年理论和临床之积累、充实和完善,基本形成了自身的学术思想和诊疗体系,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下的辨机论治观”,以之指导临床,尤其于慢性疑难杂症的诊治过程中,普适性强,疗效显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专著《原生态的中医“乱弹”——贠克强中医微博录》。 目录 《内经》刨根 “病机十九条”为何不言燥气? 脑渗为涕——兼谈《内经》的说理文法和学习方法 再谈“脑渗为涕” 撑持全身上下内外体与神之柱——宗气 我对营卫生成、循行、功效以及营卫不和的认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厥之义 一寒一热同为“消” “脉动无常,散阴颇阳” 形脉逆从定死生 《内经》述理的角度性 德流气薄 关节也有“神” 静以待时 怎样从《内经》中汲取认知和诊治智慧? 《外经》解剖学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伤寒》问底 仲师为何主论伤寒? 仲师最为中和 仲景之学既“纯”又“杂”,既“伟大”又“普通” 仲景“圣名”的确立 神秘仲景不可取 “辨证论治”之渊源,以及“证”和“症” “六经”到底是什么? 六经病证的实质 《伤寒》六经和《内经》经络的关系 伤寒六经次序的问题 《伤寒论》条文次序的问题 二“太”共主皮表而统荣卫 太阳病的“地位” 论厥 厥阴和厥阴病的本质 厥阴多寒热虚实证 从三阴病的不渴、渴、消渴说开去 方证对应的规律性 仲师救急“三招” 《伤寒论》之“脾家实” 阳明分三焦吗? 神志异常是下焦蓄血证的特征之一 关于“太阳病下之微喘者” 以“喘”之发谈伤寒病的“自然”进程 表实表疏不唯汗定 病机和病势 “痒者,名泄风” 几种“其气上冲”变证的机转、方药之鉴别 只有通过临床检验的才是真的 伤寒为经,各家为纬 “温病家”和“伤寒家”只是代表诊治风格 经方钩沉 经方的内涵 经方本身是最高的吗? 方证对应是个“棒槌” 从《伤寒论》条理中丸方之加减看仲师之“药机对应” 经方中的“对立统一观”思想 桂枝汤、小柴胡汤——“生生之效”两经方 我对柴桂干姜汤方证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和体悟 大青龙汤就是“发越”之剂 厥阴病乌梅丸方证和方义的一些本质问题 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之方证的区别 苓桂枣甘汤、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 苓桂味甘汤四证之病理机转和方义特点 去桂还是去芍? 《金匮》妇人杂病篇中“旋覆花汤”系错简 白虎加桂枝汤 妇科良方——当归芍药散 妇科第一方 炙甘草汤的“隐秘” 四逆汤的真谛 五苓散和水液的重新敷布 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大黄附子细辛汤 干姜温清,吴萸降浊 我对仲师五“泻心汤”的理解和运用 为“麻黄升麻汤”正名 猪膏发煎 《金匮要略》“心下坚”机和治之鉴别 桃核承气汤之桂枝 栀子豉汤能否交通心肾? 三大学说 “络病学术”的发展沿革和临床意义 从“膜原学术”到“膜系理论” 刘完素的“玄府气液”学术 大要精义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金标准 阴阳的本质 阴阳的交融态 五行的本质 三阴三阳和自然与人体脏腑对应关系的由来 人和自然融通亦是健康的一大要素 春、风、虫、性 中医之“神”亦同此焉 满月之夜对机体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为何无免疫力? 绝不可悉听尊便 二、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观”思想是中医学术中的自然法则 附:处方遣药需遵循阴阳对立统一规律 方药之道 我的方药防治观 三、动态平衡 阴阳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是度量中医者之标 “内生态”的“动态平衡”是根本 中医的“痊愈观” 四、一气周流 中医之“气”到底是什么? “正气”还应包括智慧和美德 自然“六节”气化规律的内在运行机制 “脏气流转”的本质和状态 人体“内生态”模式就像一架齿轮套齿轮的机器 “一气周流”的高度性和多维性 振其干纲 “交通”最紧要 一脏之败病不治 五、方法论 医学的方向 “取类比象”是对“自然之道”的运用 “中庸”最好的诠释 道和术 道有止而术无涯 科学和自然 除了科学就是伪科学吗? 哲学与科学、中医与西医 文化性和技术性 中医学和循证医学之间有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医科研和中医研究 西医学模式的最终转化 中医大家的“独特” 小编有话说 小编看过很多书 这本打动我的是 实用 实用 实用 医案学完 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样的好书,不多 来看看名家仝小林老师作的序 仝序 克强医师,是我在微博上认识的一位同道中人;虽未谋面,但其医话医案及专论,我在微博时有浏览,常有耳目一新之感。这次较为完整地披阅了他的“夜话”系列,对他的学术和临床,便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克强医师坚守基层中医诊疗将及三十年。他习读典籍,远求诸贤,近取各家,验于临床,耽于思考,坚持总结,不论学术思想,还是临床实践,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这在当下尤显难能可贵。看克强医师的“夜话”系列,形式上有短文、有长篇、有专论、有概述,词章典雅,生动活泼;内容上剖经典、说经方、参自然、示案例、述病机、谈诊治、晓方药,视角独特,视野开阔,读来不仅有补于学术与临床,还有神心之享受。 克强医师的中医功底扎实,悟有独到;长处基层,思想未有羁绊,且熟稔传统文化和哲理思辨,对医理之提炼,可谓精准到位。如他把机体内物质、功能、心神等构筑的整体生理状态,概括为“内生态”,一是有别于体外之生命环境,二来便有动态平衡的涵义在里面。他提出的“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下的辨机论治观”,是他长期于中医学术探讨过程中,充分采纳传统哲学思想、紧密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涵养蕴育而成。以“天人合一”为首者,意在机体的生命活动首先不能脱离和违背自然规律而存在;“一气周流”则是机体的最佳生命状态;而“对立统一、动态平衡”则是“一气周流”的根本保障。如果此四者是指导思想和衡量旨归的话,则“辨机论治”就是诊治过程中的具体落实;认为“机”有别于“证”这个特定阶段下的主要病理状态;其所言“辨机”,意在诊治过程中把握深层的、本质的核心机转,以及从病因病机到病位病性直至发展预后的病理环节,最终以此作为遣方用药的依据。 此皆于理于验而有所本,贴于临床,言之有物,继承并有创新,而自成体系矣。其谓“辨机论治观”在经方医学中的体现就是“方机对应观”,亦言之有据之说,也算是为经方学术之发展而另辟蹊径了。 众所周知,于辨治途径而言,除辨证辨机而论治外,还有辨病施治(包括专病专方专药)、辨因施治(如治疗瘟疫,抗病原微生物为第一),经方医学中更有六经方证对应之法等。这些方法,因其直捷而效敏,或更适合于重急特病之诊治矣。 而克强医师所秉持“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下的辨机论治观”,无疑具有一定的高度性和普适性。因其精谨而致密,或更适合于慢性疾病和疑难杂证的诊治与康复;相对于“短、平、快”之经验招式、“速食”技法,克强医师所秉所持,于当下的中医学术和临床,定有不小的引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今克强医师“夜话”系列付梓之际,请序于余,余乐为文推介,更乐见广大中医同仁阅读而受益也。 仝小林 年1月15日 于北京知行斋 克强老师出三本书 这是个系列 《经典经方本如此》 《诊治有道方有术》 读《黎庇留医案》 想先睹为快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sp/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医大师祛湿金方,77年从医总结,个个对
- 下一篇文章: 国医大师周岱翰癌毒实质与解毒治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