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药在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古人云: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真入本经,用力寡而获药理也“。由此可逐步总结,归纳结论。《读书笔记》曰:”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佐使,则不通病所“。因此,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加入引经药,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捷效。 引药上行:如桔梗,《参苓白术散》本方所冶诸证,乃因脾胃气虚,兼挟湿滞所致,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为君,山药、莲子肉、茯苓、薏米、扁豆健脾渗湿止泻为臣,佐以炙甘草益气和中,砂仁和胃醒脾,理气宽胸,桔梗宣利肺气,载药上行为使药,借桔梗载药上行,引经于肺,而达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共奏益气健睥,和胃渗湿之功,使脾运复健,湿去泻止,倘若把桔梗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著。正像《本草求其》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每在临证处方用药时,余味无穷。《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而能除胸中之瘀,牛膝引瘀血以下行,一升一降,促进气血运行。《伤寒论》中的《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方能祛除胸中寒实,并有学者通过实验揭示了桔梗在该方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 引药下行: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陶弘景谓:“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本经逢源》日:“丹溪言牛膝能引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故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下肢肌肉萎缩无力等病症,疗效颇著。旋复花亦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位“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药皆升.旋复花独降”之说。 引火归元:肉桂。众所周知《十全大补汤》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元”之品,对虚阳上越的诸证,每个汤液、丸散剂中配之肉桂即能温肾助阳,鼓舞气血之力,得到满意疗效。 引气上升:升麻、柴胡二药在《补中益气汤》中引清气上升,从而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如在治疗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中气下陷之证时,如去掉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 引血下行:牛膝。如《镇肝熄风汤》中重用牛膝30g,归肝肾二经,引血下行,从而达到了降逆潜阳,镇息肝风,为高血压、眩晕等病之良方。 引邪下行:牛膝。如《玉女煎》中的牛膝引邪热下行,降上炎之、火而止、上溢之血,即清且补,共成清胃养阴之方。 引药入病所:引诸药达病所的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如桑枝引诸药达肩、臂、手指等,羌活引诸药达上肢,独活引诸药达下肢,少阳头痛专柴胡,巅顶头痛用藁本,太阴头痛选苍术,呕家圣药用生姜,疮家圣药用连翘,气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香附。通经下乳之要药: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食了乳常流。“血中气药”为川芎。 由此而论:“使药引经,引经行使”之说是归经和配伍理论结合的发展,引经学说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引经药的注意事项1、引经作用,并非不变。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 2、辨证使用,有的放矢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3、重视功能,不拘引经。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sp/1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资料卫计委审批的新食品原料原新资源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的升降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