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肾固摄法治愈遗尿一例

徐某,男,23岁。

初诊∶年11月12日。

主诉及病史∶遗尿6年,四季如此,以冬为甚。多则每夜尿床四次,尿色时黄时白,排尿偶有中断而无痛感。伴畏寒肢冷、口干不欲饮。曾多处求治,中西药物未获寸效。

诊查∶形体瘦小,面色晦暗。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象细数。

辨证∶肾阴亏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固摄无权。

治法∶滋阴温肾,固精摄尿。

处方∶枸杞10g山萸肉10g熟地黄15g菟丝子10g肉苁蓉10g巴戟10g补骨脂10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煅牡蛎30g芡实15g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药7剂,遗尿次数减半,每夜最多两次。守方加煅龙骨30g。

三诊∶服上方药7剂,未再遗尿。但排尿时仍偶有中断之感。守二诊方继服药7剂,以巩固疗效。

四个月后随访,病未复发。

肾开窍于二阴。肾阴亏虚,阴损及阳,不能化气摄水,故小便自遗。方中枸杞、山萸肉、熟地黄滋阴补肾;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温肾补阳;桑螵蛸、益智仁、煅牡蛎、芡实固精摄尿。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气化复常,则遗尿自愈。本方温阳何以不用桂附?以阴虚明显,恐有伤阴之弊也。而用平补肾阳之品,则无此虞矣。

四、化痰散饮法治愈神经性呕吐一例

张某,女,31岁。

初诊∶年4月7日。

主诉及病史∶年怀孕时即常发呕吐。分娩以后,呕吐竟有增无减。其特点为进食时能吞不能嚼,咀嚼则呕或吐。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每餐进食约需一小时以上。6年多来,餐餐如是,从未间断,痛楚万状,日复一日,以致精神疲惫、形体消瘦。四处求医,无济于事。医院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呕吐。现除上述症状外。伴胸脘胀痛,时泛清水。肢软乏力,大便潇薄。

诊查∶精神委靡,形体羸瘦,面色萎黄,声低懒言。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缓。

辨证∶痰饮阻胃,胃气上逆。

治法∶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处方∶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甘草6g陈皮6g法半夏9g旋覆花9g(布包)代赭石15g吴茱萸3g黄连3g郁金6g香附9g

兑服生姜汁1勺,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药3剂,喜容悦色,感激不已。诉进食时终能咀嚼,未发生呕吐。询及他症,亦均有所减。继以六君子汤加香附、郁金、佛手、枳壳调理脾胃、升降气机以善后。

三诊∶同年7月16日因他病就诊,告知自服初诊方药3剂后,呕吐竟获痊愈,且饮食渐增,精神体力好转。

年随访,10余年来呕吐从未复发。

呕吐一证,病因多端。临证不可见呕吐单治其标,而当辨证求因重治其本。该患者痰饮阻胃、胃气不和,复因咀嚼引动胃气上逆(阳明经脉入齿夹口环唇)而致呕吐。痰饮不除,呕吐难止。本方以二陈汤化痰,姜汁散饮,四君子汤健脾以防生痰,旋覆花、代赭石降气化痰,吴茱萸、黄连辛开苦降以和胃止呕,郁金、香附理气止痛。诸药合用,治本为主,标本兼顾,俾痰饮除,胃气降,故呕吐旋止。

五、化痰熄风法治愈偏头痛一例

沈某,女,17岁。

初诊∶年10月11日。

主诉及病史∶偏头痛3年,近一个月加重,发作频繁,每天不断。或一侧痛,或两侧交替痛,其势如劈,烦躁不安,夜不得寐,以致不能坚持学习。伴恶心欲吐,头胀昏重,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于湖南本地中西医久治无效,苦不堪言。经他人介绍,慕名前来求诊。就诊前,某医院诊断为血管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诊查∶形体矮小,情绪激动,表情痛苦,面色潮红。舌苔白,脉弦细。

辨证∶痰浊夹风,上扰清窍。

治法∶化痰降浊,熄风止痛。

处方∶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蔓荆子10g刺蒺藜10g天麻10g僵蚕6g钩藤12g珍珠母30g石决明15g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药4剂,痛势大减,每二三天午后发作一次,持续数分钟即止;稍恶心,夜寐多梦。口不苦,大便转正常。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祛邪务尽。守方加胆南星10g、全蝎3g;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功。

11月25日患者来信告知,服二诊方药10剂后,头痛已愈,且未复发,诸症悉除。

偏头痛,临床虽较常见,然治疗难以取效。该患者更数医治疗罔效,无奈远道求医。先生认为,侧头乃少阳胆经之所过,肝胆互为表里。患者偏头痛势急剧,忽左忽右,恶心欲吐,头胀昏重,心烦面赤。苔白,脉弦。脉症合参。证属痰浊夹肝风上扰。以化痰熄风之法治之,矢的相贯,故效若桴鼓。其临证凡见风痰上扰之偏头痛,以此方化栽,屡获效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sp/1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