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路志正

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后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等职。幼承家学,通古博今,从事中医80载。如今期颐之年,身体允许即坚持一线门诊。

路老认为湿邪不独南方多见,北方亦多湿邪。湿邪的来源,有天地人之分。天地之湿伤人,诚为外湿,而饮食所伤,多为内湿。湿邪伤人极易困遏脾阳,而见湿困脾土。他治湿注意宣通三焦气机,湿邪的转化以及甘淡渗湿,清热利湿等,即所谓的“通化渗三法”。

湿秘,是因湿邪导致的便秘。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跗肿骨痛阴痹.....时眩,大便难。”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大便》中提出湿秘之名,曰:“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明代诸医家进一步明确了湿秘的病机,如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曰:“湿秘者,湿热蕴结,津液不行而秘涩也。”说明湿秘的病机主要是湿阻气滞,推动无力。张景岳进一步道出湿秘的病机和特点:“湿秘......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秘也,亦阴结也。(《景岳全书·杂证谟》)”湿秘是脾胃气虚,湿气内存,升降失司,大肠运化推动无力,肠道气机不畅,导致大便排出不畅或排便困难。祛湿降气为湿秘的主要治疗方法,凡苦寒攻下、滋阴润下,寒凉之法,皆属禁忌。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提出调理脾胃的十八字方针,即“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他认为湿秘的治疗,可运用“持中央,运四旁”的思想。路志正认为,湿秘出自肠道,根在脾胃,治疗应以运、降、通为主,调脾为先,不可图一时之快而妄用攻下。正如朱丹溪所说:“如妄用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临床治疗湿秘常将运、降、通三法联合应用,使运中有降,降中有通。

治疗首先应降胃气,以祛湿导浊为通,常用和胃导浊降气药有姜半夏、旋覆花、槟榔、厚朴花、广木香、生白术、炒枳实、苏梗、荷梗。

同时考虑到湿气黏于肠道,湿气不除,便秘难解,故降气同时应结合健脾除湿之药,如生黄芪、五爪龙、生山药、肉豆蔻、干姜、乌药等。

大肠的传导还有赖于肺气的肃降,故路志正治疗湿秘常加宣肺、肃肺、清肺的药物,肺脾同治。药用杏仁、瓜蒌、紫菀、百部、炒莱菔子等降肺气,通水道祛湿。

肝能调达脾胃的升降,肝气不调,则脾胃升降失和,故治疗湿秘调肝也很重要。路志正在调脾胃祛湿同时常酌加九香虫、八月札、沉香、丁香、娑罗子、槟榔、青皮、大腹皮等疏肝调气的药物。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脾肾犹如亲兄弟,脾虚湿秘与肾脏也不无关系,故治疗湿秘,本着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的原则,可酌加何首乌、白芍、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等。总之,治疗湿秘需以运、降、通为原则,结合五脏调理治疗,可收到理想的效果。下列举路志正治疗湿秘的病例一则。

案例方某,女,15岁,学生,年2月3日初诊。大便干燥3年,未予治疗,近来大便干燥加重,数日1行,服用麻仁润肠胶囊不效。面部可见雀斑,双腿有硬币大小皮疹,瘙痒。平素喜食生冷,近来纳食不香,睡眠正常,小便黄,月经周期正常,量稍多,白带量多,舌淡苔白稍黄,脉沉弦。证属湿浊中阻便秘。治以健脾和中,芳香化浊法。

处方:藿香梗10克(后下),荷梗10克(后下),炒苍术12克,生白术20克,厚朴花12克,薏苡仁20克,桃仁10克,炒杏仁10克,茯苓20克,车前子12克(包煎),椿根皮15克,鸡冠花12克,皂角子8克,晚蚕砂12克(包煎),甘草8克。14剂。

药后便秘改善,每日1行,双下肢皮疹消失,白带稍减。乃药后脾胃和,气结之症渐除,但仍湿浊尚盛,继以疏肝健脾、祛湿固带为法,故以上方稍作加减,续进14剂。

按:本案患者素嗜冷食,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肠道不利而致便秘。方中藿香梗、荷梗芳香化浊;苍术、白术燥湿健脾;炒杏仁、厚朴肃降肺胃之气;茯苓、车前子、薏仁渗湿、利湿;椿根皮、鸡冠花、晚蚕砂清热利湿止带;桃仁活血润肠;皂角子辛润以通便。全方标本兼治,使湿浊去,肠胃通,便秘得除。

新书预告,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年8月14日第四版,作者:苏凤哲。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杏林墨香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sp/1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