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话——

每日一话,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导语:“咳咳咳,咳嗽总不好,多半是废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难治性咳嗽的治疗经验。

作者:秦亮甫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的,是多种肺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虽然对咳嗽是否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各代医家尚有不同的看法,但确有不少患者以咳嗽为主诉前来就医。难治性咳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气道疾病、肺实质和胸膜疾病等。

审证求因,注重补肾

中医认为,肺主咳,咳嗽的病位在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在变动为咳。”程钟龄说:“肺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钟其能保乎?”

秦教授认为,咳嗽的病因,或为卫阳虚弱,外邪侵入,或为脾肾阳虚,阴邪内恋,或为痰湿之体,助饮停留。

《素问·咳论》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不但肺本身受邪时可以发生咳嗽,五脏六腑有病,波及到肺时,均可以发生咳嗽。

痰是咳嗽病中的重要病理产物,逢咳必问痰。痰的质地与咳嗽发生的声音特点密切相关,是准确辨证的重要依据。

例如痰多者,咳声沉闷,是为湿重;痰色黄,咳声洪亮,是为热重。辨痰是治咳的关键,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而肾为生痰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神为生命之本,肾中精气为三者中坚,它的盛衰不仅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存质量,而且人体寿命的极限是由先天之精所决定,人只能在后天调摄保养,避免额外耗损,争取达到极限,而不能超过极限。

老年人肾中精气虚衰,更因久病及肾,使肾虚不能纳气,故肺气失于通降,易发难治性咳嗽,治当补益肺肾。

内外合治,方法灵活

秦教授治疗难治性咳嗽擅长运用综合方法,针药结合,方法灵活。内病外治是秦教授治病的一大特色。

秦教授常取督脉药物敷贴治疗难治性咳嗽,常用于风寒犯肺,痰浊阻肺,肺肾两虚等证,用辛温发散之麻黄、细辛、陈皮、半夏等平喘逐饮之品,加工成粉末,用姜酒作佐剂做成外用药膏,敷贴于患者的督脉及两旁的膀胱经。

秦教授指出,主取督脉其理有三:

其一,主攻督脉以固卫阳,督脉是阳脉之海,统率一身之阳,具有保卫体表的作用。

其二,取督脉别走太阳之意,咳嗽所涉及的脏腑为肺、脾、肾,而人体五脏的背俞穴均在足太阳经上,因此取督脉,同取足太阳膀胱经,对肺、脾、肾三脏均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其三,取督脉重在取穴。秦教授以大椎、陶道、身柱为主穴。

↓↓↓

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之会,为周身阳气之所聚,又与足太阳膀胱经最为密切,对太阳经表证,具有疏风散寒,解表通阳的作用。陶道系足太阳膀胱经之会,有解表退热作用,身柱具有降逆、止咳、平喘、退热之功。三穴共用可散寒通阳,清热平喘。

案一:耕某,男,81岁。

初诊: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40余年,每至冬天加剧。近来发作频繁,咳嗽痰黏,色白质稀,稍动即喘,呼长吸短,甚则不能平卧,自汗、食减、体倦,脉细,舌质淡,苔薄。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慢支伴右肺气肿,主动脉结突出、硬化。证属肺肾亏虚,肾不纳气,治宜清肺化饮,补肾纳气。

内服方:柴前胡各9g,桔梗9g,生石膏先煎30g,黄芩9g,蜜紫菀9g,蜜冬花9g,川贝粉吞9g,浙贝母9g,姜半夏9g,生甘草9g,浮小麦30g,瘪桃干30g,煅龙牡各30g,太子参15g,麦冬9g,五味子9g,共14帖。

督脉贴敷方:主穴:大椎、身柱、至阳、命门、定喘;配穴:肾俞、气海俞。用药:麻黄、白芥子、附子、姜半夏。用法:上药等分,研末,黄酒调,敷于上穴,每次1小时,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

复诊:一个疗程后患者气急症情好转,可以平卧,自汗减少,精神转佳,食欲有所增进。

选穴独特,强调抗炎

秦教授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除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风池外,总加用外关。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通阳维脉。《难经·二十九难》曰:“阳维为病,苦寒热。”外感之病,当加用外关穴,维络全身之阳经,疏散阳邪解热。

在运用内服药方面,秦教授主张抓住主证,灵活运用中西医理论。

如治疗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等病,均以清肺化痰止咳之法,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其中麻黄可发表,石膏清肺胃之热,黄芩清肺消炎,杏仁止咳化痰降气,蜜冬花、蜜紫苑为对药,有镇咳、化痰,类可待因作用。

口干舌红加芦根,咳血加茜草碳、丹皮炭、蒲黄碳、藕节炭,痰多者加半夏、竹沥,老年人加太子参、黄芪,小儿可将药汁加蜂蜜、冰糖制成糖浆,服时加川贝粉,久咳加功劳叶、天浆壳,平喘可用洋金花,镇咳可加罂粟壳,糖浆中加五味子可纳气止咳,但苔腻痰多者不可用。

慢性咳嗽的治疗中,秦教授依然强调抗炎的重要性,他常说虽久咳必虚,但病邪未去,如过去治疗肺痨之低热、咳嗽无力,单用养肺补肺法如百合固金汤,效果不显,应当治以清肺抗炎止咳养阴之法。

常用南北沙参、百部、川贝粉、百合、杏仁、五味子、麦冬、冬花、紫苑、枇杷叶等,发热加黄芩、石膏,低热加地骨皮、柴胡、青蒿,用黄芩、鱼腥草、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是中药中的消炎药。

临床上,外感风寒的病人除了咳嗽外,还有鼻塞流涕的症状,这是因为“肺开窍于鼻”、“涕为肺之液”之故,当肺的外感风寒解除后鼻窍随之而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肺……在窍为鼻。”

《灵枢·脉度篇》曰:“肺气通于鼻。”

秦教授灵活地运用了肺开窍于鼻的理论,将其作为新的治疗途径,创造性的开发了气雾剂方。秦教授嘱患者在煎好汤药时,趁着热气,将鼻子凑上,水蒸气带着药气吸入,难治性咳嗽伴喘息、胸闷的患者即感觉畅快舒适。气雾经鼻吸入可直达病肺,同时对鼻、喉、气管等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实为内外合治的典范。

案二:张某,女,56岁。

初诊:患者有哮喘病史多年,近来感冒后,喉痒作咳,咳则气急,晨4-5点钟咳嗽尤剧,容易出汗,大便不爽(3次/天),气急,鼻塞,牙龈浮,行走乏力,无法工作。舌质偏红,苔少,脉缓。胸片:双下肺纹理增多。听诊:双肺可闻及干啰音。

内服方:蜜麻黄6g,生石膏先30g,黄芩9g,川贝粉吞9g,浙贝母9g,蜜冬花9g,蜜紫菀9g,生甘草9g,姜半夏15g,旋覆花包9g,蜜枇杷叶包9g,杏蒌仁各9g,桔梗6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胖大海9g,柴前胡各9g,共7帖。

雾化气鼻方:佛手9g,款冬花15g,紫菀15g,浙贝母9g,姜半夏9g,木香6g,桔梗6g,生甘草6g,黄芩9g,白豆蔻6g,杏仁9g,大青叶15g。

取1帖,入壶内,加水半壶,煮沸后,趁着热气,将鼻子凑上,水蒸气带着药气吸入,注意调节高度以免烫伤。

复诊:患者当天即觉呼吸畅快。服药一周后咳嗽气急症状明显缓解,已可正常上班。

运用五味,重视四季

秦教授擅长将肺与五味的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将抽象的理论发挥实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肺在味为辛。”秦教授指出辛味的物品最影响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咳嗽气急的人在闻到辣椒或香烟的气味时,症状都会加剧,这就是“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在实际生活中的生动体现。

而在临床上治疗肺实证咳嗽气急:

可适量用带辛味的药物宣肺解表,如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等药。

其中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

细辛味辛,性温,小毒,归肺、肾、心、肝、胆、脾经,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呈现平喘作用。

辛可以与苦并用,所谓“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如麻黄、杏仁、桔梗等。

在肺虚作咳时当“急食酸以收之”,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等药。酸可以与甘同用,甘能培土生金,酸甘化阴以润肺,常用白芍、麦冬、熟地、党参等。

如肺有稠痰可佐用咸味,因咸能软坚,如海浮石、蛤壳、旋复花、牡蛎等药。

秦教授还十分注重肺与四时季节的关系。在秋天气候干燥,常有燥咳无痰,鼻干咽痛的症状,这是“肺主秋燥”的体现,在临床上,秦教授常利用秋天应肺的理论,一到秋天就抓住季节气候的凉爽时机来协助药物治疗肺虚低热咳嗽,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文说明:作者/秦亮甫,排版/张傑屹,校对/青橘学术部。

版权声明:《中医文献杂志》。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zy

qingjuzhongyi.







































白癜风好治疗吗
消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gx/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