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种树人

第棵

本期编辑︱培根导读:余认为,顽国性呃病机复杂,寒热虚实错杂,气阴亏虚夹杂饮,非一方一药可以治疗,故总结出丁香降汤。■胃气动膈气机逆,四方合用显神功作者︱徐书组成:丁香6g,柿蒂15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陈皮10g,竹茹10g,党参10g,白芍20g,甘草10g,天门冬10g,麦门冬10g,茵陈10g,枇杷叶10g,半夏9g。方解:《素问?宣明五气》篇言:“五气为病……胃为气逆为啰。”中医学认为,呃逆之病位在膈,病变脏关键在胃,与肝、肺、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胃的气机失调。故调理脾胃,复升降气机是治疗呃逆的基本原则。该方由丁香柿蒂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化而来。橘皮竹茹汤是治呃逆偏于热的主方,丁香柿蒂汤是治疗呃逆偏于寒的主方,而旋覆代赭汤是治疗痰痞之主方,芍药甘草汤乃缓膈肌痉挛之方.今四方合用以治寒热错杂,痰痞互结之证,切合病机,故余应用于临床每每得心应手。临证心悟:余认为,固性逆病机复杂。寒热实错杂,气阴亏虚夹杂痰饮,非一方一药可以治疗。故总结出丁香降逆。丁香降逆汤具有凉温平和,调降肝降胃肃肺,调气化痰降火,扶正驱邪,兼虚实通治之效。呃逆指因胃气上逆动,气逆上冲,表现为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控的一种病证,早在两千多年前即有记载。传统中医认为。本病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嗜食辛辣、阳明腑实、肝气横逆以及情志不畅等而起。对于本病。余素从虚实辨证,声音响亮有力,连续发作者,多为实证:逆时断时续,声低,气短乏力者,多为虚证。这种辨证对一般的呃逆治疗是有效的,然临床亦可见久治不效之项固性呃逆。其病机相对复杂,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诸方不效,治疗颇为头疼。余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固性呃逆特效方一一丁香降逆汤。验之临床,其效可圈可点。张锡纯云:“阳明胃气、以息息下降为顺,时或不降,则必壅滞转而上逆。”并进一步指出,“而降胃之药,实以代赭石为最效”。代赭石可益肾纳气,配合覆花降气之上逆,药力尤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丁香、带均具有镇静作用。以上均是中医学在治疗逆中应用普通,且有较强和胃降逆止呃作用的药物。呃逆的发生虽然以胃气上逆为关键,但与肺气之失于肃降、肝气之横逆密切相关。芍药甘草汤有调和肝脾、益阴缓急、疏畅气机、增强和胃降逆作用。与此同时,西医学认为,呢逆是膈肌的一种不自主的间歇性、痉挛性收缩所引起的动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余在临床中发现,本方不仅対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病取效甚捷,在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胸腹腔肿、肝硬化、脑血管病及胸腹腔手术后所引起的膈肌痉挛导致的顽固性呢逆等,均有佳效。此呃逆效方为顽固性呃逆而设,实证加重生姜、竹茹的用量,虚证去竹茹加红参,一般用本方4~5剂即效。至于正常人偶患呃逆取鲜非菜60g开水洗净、打碎榨汁,炖热内服,每次取其法皆良效,此为民间验方,记录于此以备同道参考使用。验案集粹案1李某,女,40岁。年9月15日初诊现病史:顽固性逆3年,白天重,睡觉好转,时断时续,伴胸闷、纳差、消瘦、面色萎黄,口干,舌淡苔自,脉弦细,医院以中西医诊治皆无效。辨证:虚寒呃逆治法:肺胃同治,降逆止呃方药:丁香降逆汤加减。丁香10g,柿蒂15g,代赭石20g,陈皮10g,红参10g,白芍20g,甘草10g,天门冬10g,麦门冬10g,茵陈10g,枇杷叶10g,黄芩9g。7剂余。予以此方,患者服用7剂后呃逆明显好转,胸闷缓解,纳食增加,精神好转,服用2周后逆止,随访1年无复发。案2赵某,男,38岁年4月25日初诊。现病史:因确珍为“胰腺癌”医院住院放化疗后逆不止1周,经甲氧氯普胺、盐酸异丙嗪、针灸及中药治疗,疗效不佳。后延余会诊。刻下,呃逆连连,痛苦面容,声音洪亮,口干口渴,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痰热呃逆治法:肺胃同治,降逆止呃。方药:丁香降逆汤加味丁香6g,柿蒂15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半夏12g,陈皮10g,竹茹10g,太子参10g,白芍20g,甘草10g,天门冬10g,麦门冬10g,茵陈10g,批把叶10g,黄连9g,全瓜蒌20g。7剂。后其父告知,患者服药1剂后逆好转,5剂后未再出现呃逆。·END·

推荐阅读

黄仕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呃逆一例强烈推荐这篇文章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徐书屡用屡效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gx/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