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的根本就不是旋覆代赭汤
最近想深入研究一下临床上该如何使用旋覆代赭汤,看了很多医家应用旋覆代赭汤的经验之后,失望至极。 虽然那些文章中的医案都治好了病,但那用的根本就不是旋覆代赭汤!!治疗的也不是旋覆代赭汤证!!! 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的用量仅为旋覆花的三分之一。但很多医家使用“旋覆代赭汤”的时候,常常是重用代赭石,用量都比旋覆花更大。 例如肖某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呃逆的医案中,旋覆花用的10克,代赭石却用了30克。 梁某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妊娠呕吐,用旋覆花15克,而代赭石用了60克,生姜也只用了3片!治疗呃逆,旋覆花用15克,代赭石用了50克! 他们都自称用的是“旋覆代赭汤”,但其实用的是“代赭旋覆汤”!! 旋覆代赭汤和代赭旋覆汤的区别,就像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的区别,虽然组成一样,但完全是两个方剂好吗!治疗的病证也完全不同的!! 《伤寒论》第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复代赭汤:旋复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方中旋覆花与代赭石的比例是3:1。而且用了调补中气的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和降气化痰的半夏。 可见此方治疗的痞证,是由于汗吐下后,伤了中气,脾胃虚弱,肝气夹痰而上逆。 所以旋覆代赭汤证病机的关键在于:虚、痰、逆。 由于中气虚弱,所以用了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调补中气。 由于痰气交阻,所以用了旋覆花、半夏、生姜消痰结。 由于气逆,所以用了半夏、代赭石降逆。 更是由于中气虚弱,所以只用少量的代赭石。因为中焦虚寒、脾胃虚弱之证,不宜重用代赭石,代赭石苦寒重坠,如果胃虚之人服之,会伤胃气。 我在临床上看到,有的病人服用含有大量代赭石的方剂后,反而胃难受,自觉有空坠感。还有的病人,反而导致呕吐!!此类案例屡见不鲜!! 旋覆代赭汤到底该怎么用,下面这则刘渡舟的医案应该能很好地说明。 刘渡舟医案魏生诊治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按之无力。 辨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 为疏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令服3剂,然效果不显,乃请余会诊。 诊毕,视方辨证无误,乃将生姜剂量增至15克,代赭石则减至6克,嘱再服三剂,而病竟大减。魏生不解其故。 余曰:仲景此方的剂量原来如此。因饮与气搏于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开散。代赭石能镇肝逆,使气下降,但用至30克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则无功,故减其剂量则获效。可见经方之药量亦不可不讲求也。魏生称谢。 最后,我总结一下使用旋覆代赭汤的注意事项: 1、用药方面,治疗旋覆代赭汤证一定要遵循原方的药物比例。 一定不能重用代赭石!一定要用人参,因为中气虚弱导致的脘腹胀满、气逆,非人参不能除!一定要重用生姜!! 刘渡舟也说:代赭石为矿物药,入肝经而有镇肝降逆的作用,使肝气条达下行为顺,所以用量宜小而不宜大,以免其质重直走下焦,影响疗效的发挥。 2、此证的脉象多为弦而无力,或弦细弱。 3、抓住三个字:虚、痰、逆。一切脾虚痰阻,肝气上逆的疾病均可以考虑此方。如痞证、呃逆、呕吐、咳嗽、梅核气、眩晕...... 4、此方中旋覆花、代赭石均入肝经,特别适合一些肝气犯胃而气逆的疾病。如刘渡舟说:从临床上看,旋复代赭汤特别适用于妇女因情绪波动而引起的肝胃失和病变。 我也赞同用药要灵活,如果是实证,不是虚证,是可以重用代赭石的,是可以不用人参的!!但那用的就不是旋覆代赭汤了,治疗的证型也不是旋覆代赭汤证了吧。 声明:本文为恒之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留言探讨~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gx/3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这种长在河岸上的野草,全身都是宝,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