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2.html 温胆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张名方,主要用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原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到了宋代,在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又在温胆汤原方中加上茯苓、大枣二味,但目前临床上一般不用大枣。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本方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并在《伤寒心法要诀·汇方》中以歌诀形式概括其主证为“口苦呕涎烦惊悸”。但现在临床上运用本方可以治疗许多病证,所以,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温胆汤临床运用十分广泛,涉及多种病证,但根据临床所见,其主要脉证是:头目眩晕或疼痛,失眠,心烦,恶心,呕吐,心悸,胸胁胀满或疼痛,胆怯易惊。舌质红绛,舌体胖大,苔黄白而腻,脉弦滑或数。 其主证分析如下:肝胆风火相煽,挟痰热上扰,壅闭清阳之位,故头目眩晕或疼痛;肝胆气郁而失于决断,神魂无主,所以心悸而善惊;痰热内扰心神则烦躁不宁,失眠而多梦不安;木郁土壅,脾胃升降失常,往往出现泛恶欲吐,纳呆;肝胆气郁,使其经脉不利,则胸胁胀满或疼痛。 此外,痰为百病之母,更兼火性肆虐,病在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各种兼挟证比较多见,或挟湿热;或挟食滞;或挟阳亢,或挟风阳入络等证。 其临床运用特点如下: 凡用温胆汤,一定要掌握其加减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是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证而取效的关键。 1)、柴芩温胆汤:治疗少阳气郁化火,经气不利比较严重,如胸胁苦满或疼痛,口苦,目赤,偏头疼痛或气窜作痛等,加柴胡、黄芩,布达少阳气郁,发越少阳火郁,而能利少阳枢机。若胁下痞硬,加生牡蛎、川楝;胸胁疼痛引背者,则加片姜黄、南红花。 2)、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而热势较重,以心烦不安或失眠为主。火热重者再加黄芩,以清泄胆腑火热之邪。 3)、归芍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阴血亏虚。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气郁化火,最易耗损肝血,血虚不荣则见头皮或肢体麻木,肢体拘急痉挛或肢颤,或周身窜痛,舌质红绛少苔或有裂纹,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若头晕或头痛以月经为甚,上方再加白薇、党参;头胀痛者加夏枯草,巅顶头痛加川芎、白蒺藜,后脑痛加桂枝;阴虚严重而舌质光绛者,可加生地或乌梅。 4)、龙牡温胆汤:治疗胆气虚怯,心神不宁所致的惊怖而夜寐不安,加龙骨、牡蛎可以敛神定志,同时加大茯苓剂量,以加强其安神的功效。严重者,可再加夜合花、夜交藤与龙齿。 5)、桃红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血瘀脉阻,出现神呆或健忘,舌质有瘀斑,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而通利血脉,严重者可再加川芎、赤芍。 6)、丹栀温胆汤:治疗痰热内蕴,少阳相火郁勃,出现心烦不安或烦热汗出等,加丹皮、山栀以泄少阳相火。若五心烦热,加知母、黄柏;午后低热或盗汗加青蒿、地骨皮。 7)、郁蒲温胆汤:治疗痰热蕴于胸膈,痹阻气机而见胸闷胸疼等,加郁金、菖蒲豁痰利气以开痹。若善太息或心中懊憹者,加佛手、香附;或由于痰湿上蒙心窍而出现神呆不语或语言不利者,也可加此二味豁痰开窍,严重者加远志、珍珠母、胆星、天竺黄等。 8)、苍柏温胆汤:治疗痰热挟湿热下注,而见腰膝疼痛,尿黄短不利,妇女带下多等,加苍术、黄柏清下焦湿热。带下黄秽加土茯苓,椿根皮;湿邪重而厌食油腻者,加茵陈、滑石。 9)、黛蛤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相火郁勃而扰心犯肺,出现躁烦神狂多梦,或咳嗽痰多者,加青黛、海蛤壳清肝凉血,涤痰化结。痰多加瓜蒌仁、枇杷叶;吐痰不爽加海浮石。 10)、羚钩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肝阳上亢动风,眩晕耳鸣或昏仆,腰膝酸软,或肢麻、肢颤,加羚羊角、钩藤平息肝风。 11)、蚕蝎温胆汤:治疗痰热动风入络而见肢体麻木,项强疼痛或肢体拘急痉挛者,加全蝎、僵蚕虫类搜剔之品以通经活络。 12)、硝黄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胃家实滞者,症见腹胀满,大便干结或不爽,加大黄、芒硝或风化硝通腑泄热,以和胃气。 四君子汤类方 旋覆花汤源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gx/11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支气管哮喘,十个中医经验方供你选择
- 下一篇文章: 点赞浙江第二批历史文化村落验收结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