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防治温疫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温病条辨》是清代著名温病医家吴鞠通所著,不仅论述了温病的理论,还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对疫病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发病与运气关系密切,阐述了疫病、伏暑、痘症的发病运气条件、分类、辨证治疗等,对现代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摘要: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深谙五运六气之理,他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在《温病条辨》中对温病发病诊治等作了全面的论述。本文从运气不同、疫病寒温各异,辨证治疫、注意温凉,岁气君火、易发伏暑,痘本温病、治在求本四个方面对吴鞠通的辨治温病的五运六气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现今研究运气对温热性疾病的影响、诊治及全面了解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五运六气;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 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省淮安市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撰写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堪称不朽的中医著作。吴氏创立了温病“三焦学说”,并结合“卫、气、营、血”理论,创造性地提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方法,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吴氏精通五运六气之理,他在《医医病书·气运论》中提出:“精通气运之理,有先知之妙,时时体验其气之已至、未至、太过、不及,何者为胜气、何者为中气、何者为化气、何者为复气,再用‘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微者责之,盛者责之’之功,临证自有准的。”[1]吴鞠通生活的年代多发温病,他对当时医生因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而失治误治深感痛心。因此,他在《温病条辨》中运用五运六气之理总结了温病的始原、辨治方法及其发病与运气条件等的相关性,使中医学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治疗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1运气不同,疫病寒温各异吴氏认为由于各年运气情况不同,因此,疫病发生则有寒温之差异,进而将疫病分为温疫和寒疫。 1.1温疫易发时段与六气密切相关吴氏认为温疫好发时段与六气分布密切相关。他在《温病条辨》首卷“原病篇”援引《内经》有关温病的记载,并加以注释,说明温病的始原,并指出温疫好发年份为辰戌、寅申、子午、巳亥之岁,如“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2]可见,温疫好发于初之气、二之气、五之气、终之气,虽然好发时段不同,但好发时段的客气均为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 1.2寒疫易发于寒水之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杂说·寒疫论》中提出:“六气寒水司天在泉,或五运寒水太过之岁,或六气中加临之客气为寒水,不论四时,或有是证。”即年支为辰、戌、丑、未之年,或年干为丙即水运太过之年,或客气为太阳寒水的时段均容易发寒疫。 2辨证治疫,注意温凉2.1创立三焦辨治温疫吴氏认为温疫属于温病范畴,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载:“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并阐释了温疫是由于疫厉之气夹杂秽浊之气广泛流行而成:“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2] 他强调治疗温疫要三焦辨证。太阴温疫宜用桂枝汤、银翘散之类,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载:“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阳明温疫宜用白虎、承气之类,如《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一条载:“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少阴温疫宜用复脉汤之类,如《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一条载:“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吴氏在治疫时更强调回避疫疠之邪的方法,即要固护正气。他在《温病条辨》“原病篇”即援引《内经》原文:“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2辨治寒疫,注意温凉吴氏认为寒疫的主要症状为恶寒、壮热、头痛、骨节疼痛、口不渴,如在《温病条辨·杂说·寒疫论》中指出:“世多言寒疫者,究其病状,则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疼,虽发热而不甚渴,时行则里巷之中,病俱相类,若役使者然;非若温病之不甚头痛骨痛而渴甚,故名曰寒疫耳。”并且明确了寒疫有寒象未化热无口渴之症状则用辛温解肌的方法治疗,寒象入里化热似风温者用辛凉清热法治疗,如“其未化热而恶寒之时,则用辛温解肌;既化热之后,如风温证者,则用辛凉清热,无二理也”[2]。 3岁气君火,易发伏暑3.1伏暑易发于少阴君火司天在泉之岁吴氏认为,暑温与伏暑虽然名称不同但属同病,因此治疗上可互参。吴氏指出长夏感受暑邪过夏而发者为伏暑,好发于子、午、丑、未之年,即少阴君火司天或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三十六条载:“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霜既降而发者则重,冬日发者尤重,子、午、丑、未之年为多也。”其原因是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暑本于火,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暑得湿则易留滞人体之故。 3.2伏暑发病与体质相关吴氏认为伏暑发病与人体体质密切相关。他指出体质强壮之人长夏不易感受暑邪,体质稍弱者出现片刻头晕即愈,体质再差些者则感邪即病,不即病者是气虚体质,因气虚不能驱暑邪外出,必须等到秋凉之气来驱散暑邪,气虚甚者,则必等到深秋大凉或初冬微寒之时暑邪才能被驱出。 3.3三焦辨证治疗,结合气血虚实吴氏认为治疗伏暑当三焦辨证,并结合气血的虚实状况。冬月出现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者为太阴伏暑。《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三十七条载:“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虽在冬月,犹为太阴伏暑也。”太阴伏暑需根据舌象、脉象、汗出多少来判断病位在气在血和病性的虚实,以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治疗。如邪在气分表实证,第三十八条载:“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邪在血分表虚证,第三十九条载:“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邪在气分表虚证,第四十条载:“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脉洪大,渴甚汗多者,仍用白虎法;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白虎法。”邪在血分表虚证,第四十一条载:“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汗多,加减生脉散主之。” 吴氏认为阳明伏暑是三焦均受邪,湿热互结所致,非偏寒偏热可治,当以杏仁滑石汤治之。如《温病条辨·中焦篇》第四十二条载:“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杏仁滑石汤主之。” 吴氏认为少阴伏暑饮停于胁下不可误认为是柴胡汤证,主治当以香附旋覆花汤、控涎丹之类。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四十一条提出:“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覆花汤主之;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 4痘本温病,治在求本4.1痘温同类,子午卯酉之岁易发吴氏认为,痘症与温病同类,其在《温病条辨·解儿难·痘症总论》指出:“议病究未透彻来路,皆由不明六气为病,与温病之源。”并且明确阐述了痘症好发于子、午、卯、酉之年的原因,即“子午者,君火司天;卯酉者,君火在泉;人身之司君火者,少阴也。少阴有两脏,心与肾也。先天之毒,藏于肾脏,肾者,坎也,有二阴以恋一阳,又以太阳寒水为腑,故不发也,必待君火之年,与人身君火之气相搏,激而后发也”[2]。 4.2治痘求本,因时因人给药吴氏认为痘症初起用药难,必须根据体质状况看患儿是否已经出现痘点,并根据发病时令再确定选用方药,强调七日前先清外感邪气,七日后以祛除胎毒为主。《温病条辨·解儿难·痘症初起用药论》云:“必审定儿之壮弱肥瘦,黑白青黄,所偏者何在?所不足者何在?审视体质明白,再看已未见点,所出何苗?参之春夏秋冬,天气寒热燥湿,所病何时?而后定方。务于七日前先清其所感之外邪,七日后只有胎毒,便不夹杂矣。”并指出患儿年龄不同,痘症结痂的期限不同,治疗时不可忽视。 用药方面,吴氏提出治疗痘症禁用解表药。吴氏认为痘症由于体内胎毒温热之邪引发,用寒凉的解表药治疗是错误的,病在里而治表必酿恶果,并指出“痘以筋骨为根本,以肌肉为战场,以皮肤结痂为成功之地”[2]。如用解表药使皮肤腠理疏松,破坏了痘症治愈的场地,多数会迅速出现痘塌陷、咬牙寒战、倒靥黑陷等表现。 4.3治痘之妙,行浆满足吴氏治痘之妙在于必待行浆满足,并指出行浆不足的恶果。如《温病条辨·解儿难·行浆务令满足论》云:“浆不足者,发痘毒犹可医治;若发于关节隐处,亦致丧命,或成废人;患目烦燥者,百无一生,即不死而双目失明矣。”并指出痘疮稀少者可不服药,三四日者用辛凉解毒药一帖,七八日用甘温托浆药一帖,最多不过二帖,必须使痘发行浆满足,以防并发眼疾毒流心肝经而死。 综上,吴鞠通认为温病发病与气运条件密切相关,运用五运六气之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疫病、伏暑、痘症的发病运气条件、分类、辨证治疗等作了全面阐述,对我们在气候条件多变的今天研究运气变化对温热病的发病、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1]吴瑭.医医病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吴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5,27,, 文章转载自网络 吾观易医丹道 荟萃医学精华共享健康人生民基公司以经世济民为志,以求真务实为本;旨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致力于民生之基坚实,民族根基永固。公司名为民基——民族之根基,取太乙神数所载“民基太乙,由庶入贵,所临之邦,其民富贵,五谷丰登”之义,肩负民族根基永固之历史责任。 民基中医以苍生安危为念,植根道家医学,融汇诸多流派,登临生命科学高峰。集中医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中药材种植和药膳研发为一体,整合健康经济优势资源,弘扬千年中医精粹,做基业长青百年名企。 热诚欢迎各位中医名家、健康文化从业者,带着你的理想与抱负,回到我们队伍中来!民基中医,是你人生腾飞之基,是你梦想实现之地! 为更好地弘扬中医文化,现面向众位有缘人公开征集古今各种医学经典的善本、孤本,我们将组织人力进行整理、刊行。愿意奉献版权的,我们无任欢迎;需要收取版权费用的,我们如数奉上。但祈让更多的有缘人共享生命健康智慧,过上高品质人生。 民基中医传承能量富贵安康 民基原创,欢迎您转载;全民健康,有您更精彩! 1、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8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运用中医月经阴阳序贯疗法成功调孕案下
- 下一篇文章: 胃病很难治学习通降10法,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