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少华先生辨治经验中风
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cgia.cn/news/roll/1587041.html 孔少华(-年),原名孔祥璆,字鸣之,“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五子,孔子第75代后裔。先生稍长即随父侍诊,尽得真传,后师从温病名家张菊人,受益颇深。 先生秉承家学,继承和发扬了孔伯华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尤其在温病方面,重视伏邪学说,并擅长以伏邪理论来指导治疗杂病。 图 孔少华先生旧照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特征。 现代西医指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短暂性缺血发作等均属中风范畴。因该病起病迅速、来势凶猛,与自然界的“风”的特点相似,故称为“中风”。 孔老认为今人因养生不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精神紧张等原因,常导致阴虚肝热脾湿的体质。阴虚主要是指肾阴虚,故《内经》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之说。 乙癸同源,肝肾一体,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热肝风,风阳升腾而上,挟气血痰湿上冲于脑,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突然偏瘫失语、口眼歪斜之症。 临床也可见到年老体弱,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不能畅达于脑,致使脑脉瘀阻而发病者。 孔老认为中风的病因可归纳为肝肾阴虚、肝热、血瘀、痰阻,气虚等原因,故治疗上应当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活血通络、化痰开窍、益气固脱等法为主。 临床上中风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种类型,中经络可分为虚证实证,中脏腑可分为闭证和脱证,分述如下。 1 中经络 中经络为中风证之较轻者,一般为脑血管痉挛或脑血栓。病势较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生,通常不出现意识障碍,仅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失语等症状。 孔老认为其证多为阴虚肝热,痰瘀阻络为主,亦可见到气血不足,气虚血瘀者。 阴虚肝热,痰瘀阻络者 ▼ 症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面红目赤,脑中热痛,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兼紫绛,舌苔黄,脉象弦滑。治宜平肝熄风,清心开窍,活血化痰通络为法,临床常以清平抑化通络方为主加减: 生牡蛎1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 生赭石12g旋覆花12g(布包)桑寄生30g 炒知柏各10g九节菖蒲15g霜桑叶10g 杭菊花10g白沙蒺藜各10g白僵蚕10g 川牛膝15g豨莶草15g威灵仙10g 地龙肉15g滑石块15g血琥珀5g(同煎) 苏合香丸1丸(或十香反生丸1~2丸),牛黄清心丸2丸。 方中生牡蛎、生石决明镇肝熄风,生赭石、旋覆花抑肝降胃,炒知柏滋水降火,川牛膝引心气血下行,桑叶、菊花、白蒺藜、白僵蚕平肝熄风,桑寄生、威灵仙、豨莶草、地龙肉活血通络,血琥珀安神活血。九节菖蒲、郁金开上窍化痰以出音,牛黄清心清心开窍,苏合香丸、十香反生开窍化痰醒神。 诸药合用,可使阴分得复,肝阳得潜,血瘀得通,痰浊得化,窍闭遂开。 下焦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者,常加生鳖甲15g、败龟板10g、明玳瑁10g。 四肢麻木失用,酌选伸筋草15g、白花蛇1具、山甲珠15g、苏木10g、全蝎3g、土元10g之属活血通络。 语言难出者,加九节菖蒲15g、川郁金10g、紫丹参15g。 阳明热盛者,加生石膏30g,并常伍以嫩麻黄1g以开郁闭之热。 心肝火旺者,加莲子心5g、胆草炭10g、酒芩10g、羚羊镑1.5g。 大便秘结者,加炒枳壳10g、全瓜蒌30g、酒川军5g、玄明粉5g。 痰浊较盛者,酌选橘子络皮各10g、法半夏10g、云茯苓30g、天竺黄10g、胆南星10g、全瓜蒌30g、黛蛤粉30g之属。 下焦阴分大亏,虚风上扰,舌红少苔,手指振颤者,可用三甲复脉汤。 气虚者,加生黄芪30g。 气血不足、气虚血瘀者 ▼ 症见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肌肉松弛,自汗乏力,脉象弦软无力者可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但临床常常虚实互见,气虚血瘀同时又兼有阴虚肝热、痰湿阻络者,故对于此种证型,孔老每以清平抑化通络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2 中脏腑 中脏腑大约为脑出血之类,其病来势凶险。可分为闭证和脱证两种类型。 闭证 ▼ 闭证常见症状为突然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闭证有阴闭、阳闭之别。 阳闭者,多为肝火挟痰热内闭心窍,初见上述症状外,兼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大便干燥,口臭身热,躁动不安,唇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以辛凉开窍,镇肝熄风豁痰为法,首先灌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处方仍以清平抑化通络汤加减重加清肝豁痰开窍之品。 阴闭者,除见前述共同见证外,兼见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苔白腻,脉沉缓。治当新温开窍,祛痰熄风。急用苏合香丸灌服,并用涤痰汤加减。 脱证 ▼ 症见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舌萎,脉微欲绝。其证为元气败脱,心神逆乱,急当益气回阳,扶正固脱。参附龙牡汤加减。 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 人参10g炮附子15g(先煎)山萸肉15g 熟地15g 方中以人参补元气,炮附子回阳,山萸肉敛肝阴,熟地补肾液,生龙牡收敛固脱,诸药合用,共奏回阳救逆,扶正固脱之功。 闭证和脱证有时会同时出现,但又主次之分,或以闭证为主,兼见脱证,治宜开闭为主,在治疗闭证的处方中加西洋参、生龙牡等;若以脱证为主,兼见呼吸痰鸣、口噤不开、二便闭结等,治疗上当以固脱为主,酌加天竺黄、竹沥水、全瓜蒌等,或以西洋参煎汤送服少量至宝丹。 中风的闭脱二证,一般以闭证居多,脱证少见,闭证中又以阳闭为多见,故孔老临床多以清平抑化通络汤加减。 闭脱二证又可互相转化,闭转脱为病情加重,脱转闭为病情减轻,故临床治疗时必须辨清主次,标本兼顾。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孔少华临症经验簒要》 孔令谦先生 ▼ 孔医堂创始人 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 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理事长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曾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中华儿女年度特别推荐人物”荣誉称号 END小红书孔令谦新浪微博 孔令谦医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zy/11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唐山知青诗社第12期总第18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