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某,女,28岁,.11.18初诊。

主诉:怀孕2月,恶心呕吐15天。

病史:患者停经2月,尿妊娠实验(+),妇科彩超确认为宫内妊娠。15天前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恶闻食气,胸闷不舒,食后即吐,所吐者皆为食物痰涎,近3日呕吐加剧,动则眩晕呕吐,水米难进,卧床不欲动,特来求诊。辰下:恶心呕吐,食入即吐,身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心烦,夜寐欠安,多梦,二便自调,舌淡苔花剥,脉沉滑数。

处方:小柴胡汤合苏叶黄连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9g姜半夏9g

白条参12g紫苏叶9g白术12g

桑寄生12g黄连6g砂仁6g(后入)

紫苏梗12g茯苓15g谷麦芽各12g

神曲12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并嘱患者将汤药煎好后少少服之,分多次服尽。

二诊(.11.25):患者药后证缓,呕吐稍减轻,能少量进食,多食后仍有呕吐,精神欠佳,身体困乏,舌淡苔花剥,脉沉滑数。予上方去紫苏梗、茯苓,加旋覆花9g(布包),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2.02):患者呕吐明显减少,食欲改善,能正常进食,头晕缓解,仍感身困乏力,舌淡苔白,脉沉滑数。予上方去旋复花、神曲,加覆盆子9g、菟丝子12g,再服14剂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佳,精神可,未再复发。

服上方14剂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佳,精神尚可,未再复发。

按语: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阻病”“子病”“病儿”等。该病最早见于汉·张仲景《金匾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上》云“恶阻者,心中馈闷,头眩,四肢烦痛,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剧吐。

《妇人大全良方》云:“妊娠呕吐恶食,体倦嗜卧,此胃气虚而恶阻也”。《罗太无先生口授三法》载:“有孕妇三月,呕吐痰并饮食,每寅卯时作,作时觉少腹有气上冲,然后膈满而吐,此肝脉挟冲脉之火冲上也。”本案患者素体胃气虚弱,气血不足,孕后阴血聚于下焦以养胎,以致肝血不足,肝气偏旺。肝居右主升,肝气升动,冲脉之气盛,冲脉起于胞宫而隶于阳明,胃气虚弱,冲气挟胃气上逆,故见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故见身困乏力,头晕。肝气疏泄不畅,气机不利,故见心慌、胸闷。肝气郁而化火,上扰心神,故见心烦、夜寐欠安、多梦;胃气虚弱,故见舌苔花剥。观其脉症,此乃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肝胃不和之证。

四诊合参,吾师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投以小柴胡汤合苏叶黄连汤加减化裁。方中柴胡微苦微寒,气质轻清,能疏能散,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黄芩苦寒,清少阳邪热,除烦止呕,安胎;姜半夏降逆和胃止呕;白条参、白术、茯苓益气和中、健脾养胃,白术兼能安胎;紫苏叶降逆止呕,安顺胎气;桑寄生补肾安胎;黄连清热泻火,合姜半夏,辛开苦降,降逆止呕;砂仁行气安胎;苏梗行气宽中,谷麦芽健脾开胃,神曲消食健胃。诸药合用,使肝气得疏,胃气得降,胎气安而呕吐止。

二诊时患者药后证缓,呕吐稍减,饮食少进,药已中的,然多食后仍有呕吐,故守方去紫苏梗、茯苓,加旋覆花加强降气止呕之力。三诊时患者药后诸症大为减轻,仍感身困乏力,故上方去旋覆花、神曲,加覆盆子、菟丝子填补肾精,顾护胎元。服上方14剂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佳,精神尚可,疾病得痊。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z/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