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痞结的种类
心下的痞结有几种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人得了伤寒,发汗了,如果还催吐或者泻下,表解了,但是心下痞硬,一直向上打嗝,打嗝后心下的痞硬没有改变。病人对于这个打嗝不断感到很难受,如果是气滞的打嗝,打嗝后会心下会感觉比较舒服。 这个心下痞硬是水与气结,之前的泻心汤证是水与热结。不管是什么结,都是之前的汗吐下损耗了津液,胃部的正气不足了,所以用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建中补津液,半夏降逆,同之前的泻心汤一样。身体是想通过打嗝的方法把心下的水气之结打开,恢复正常的运行,但是正气虚,结得重,身体需要补正气,帮助散结。水气之结也是要破这个结,用旋覆花,味咸性温,补中下气。代赭石味苦甘,性微寒,重镇引能量下行,降逆,对于便秘、大便干、难产等下焦能量不足产生的证有效。本方中代赭石才一两,要轻用,重用伤胃。旋覆花破水气的结,代赭石降上逆的气。 心下痞,有水热的结,水气的结,有的结得硬,有的是软的。这个水气之结,痞硬,用的是旋覆花代赭石;还有心下的水气结,是软的,结的轻,心下坚大如盘,用白术、枳实就可以散开了。水热之结形成了痞,辛开苦破,半夏黄连黄芩就可以了,几个泻心汤证就是如此。水热之结,结得重,形成结胸,按会痛,黄连栝楼实半夏,小陷胸汤;心下痞硬,不按就痛,大黄芒硝甘遂,大陷胸汤。 人体的温病热证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病人得了太阳病,用了泻下的方法来解病,但是病没有好。病人在泻下后现在不一定是桂枝汤证,如果汗出而喘,热不重,可以用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汗出而喘,一般是无汗而喘,人体用喘的方法把能量代谢出去。这里都汗出了,还是喘,说明体内的热比较重,只汗出不能把多余的能量代谢出去,所以身体会喘。 麻黄是宣散的势能,可以打开体表的毛孔。生石膏性微寒,清热,在这个方子中是半斤,剂量不小。杏仁宣散疏通,炙甘草建中补津液。一般的温病,小孩子吃多了发烧,脸红、鼻息重、怕热、汗出、晚上盖不住被子,首先要减食,减少能量的摄入;接着清热,就可以用麻杏石甘汤,中成药有麻杏止渴糖浆,喝起来味道比较好。人体的上呼吸道感染,鼻涕黄,痰黄,这些比较热的证,可以用这个方子。 这个是热不太重的情况,如果身体的热非常重,津液又不足,就需要大力清热同时补津液,就是白虎汤,知母、生石膏、炙甘草和粳米。白虎汤中生石膏用到了一斤,比麻杏石甘汤中的剂量大了一倍,就是身体的热更重了。 以前我有两次发热生病,年和年的夏天。年发烧,嗓子痛,咳的痰都是发红的(动血排邪),走一小段路都感觉身体不行,现在想起来就是热重了,用者白虎汤应该可以很快痊愈,当时吃西药病好了。年又发烧,没有力气坐着,只能躺着,热重,应该用麻杏石甘汤。当时还不了解中医,是去输水后好的。对于热性的证,现代医学擅长消炎清热,效果还可以,虚寒病的治疗可能是其短处。 寒热一般是人体局部的,阴阳必定是整体的。这个麻杏石甘汤证、白虎汤证有时就是整个人热很重,能量也是阳的。有的人体内非常虚寒,夏天也要穿厚衣服,冬天手脚冰凉,面色枯槁没有血色,这是体内寒的非常厉害了,也是阴证。 .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这个证是表里同病了,病人拉肚子,这个大便应该是臭味比较大,因为肠道里有热,这个热是体表的津液因为泻下进入里造成的;心下痞硬,水与热结;同时有表证,人体发热。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或者葛根黄连黄芩汤。 桂枝人参汤和这个证不匹配。桂枝人参汤是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有桂枝,说明有表证,气上冲;有干姜,说明里虚寒;有白术,中焦有水饮,舌头胖大;人参、甘草建中补津液,身体津液不足,胃弱。桂枝人参汤是用于里虚寒有水饮胃弱同时有表证的情况。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病人得了伤寒却用了泻下的方法,接着又发汗,津液虚了,心下痞,怕冷,这是表还没有解,应该先表后里,表解了再攻痞。津液虚的表证,用桂枝汤;心下痞有热,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病人得了伤寒,身体发热,发汗解表后病没有好,还有表证。心下痞硬,这个是实证,按着也痛。同时上边呕吐,下边拉肚子,这是中焦堵住了,上下不交通,上吐下泻,本质是胃弱,是半表半里证,同时肠胃有实。有表证,有半表半里证,有里证,三阳合病,治从少阳,同时去里实,大柴胡汤。 半表半里证的本质是胃弱导致的上下不交通,虽然这个证里面没有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嘿嘿不欲饮食等明显的证,呕吐下利,心下痞硬,这个人体的势能格局是半表半里证。 结胸证的心下痞硬是水与热结,用黄芩黄连来破这个结。这里的心下痞硬,是有实,所以用黄芩、大黄清热疏通,也可以把这个实去掉。 随力一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z/10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治疗哮喘的偏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