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剂型,它拥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成分较为复杂,一般煎剂的质量与前药器具、热源、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及特殊药材处理等有关。

煎药器具的选择煎药最好选用砂锅,也可用金属容器。

砂锅: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铝锅: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搪瓷器皿和不锈钢锅: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

煎药用水现在一般多用洁净的自来水

煎药方法

应先把药材用水浸泡30到50分钟,用水量一般以高出药面3厘米即可,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次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3~1/2,早晚各服一次。煎煮的火候和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能而定,一般解表药,清热药煮沸后用文火煎10~1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慢煎,煮沸后用文火再煎30~40分钟。

特殊煎药法

先煎:一般是一些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其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要加水先单独煎煮3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一般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所以这些药物不易长时间煎煮,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放入锅中。煎沸5~10分钟即可。常见的有大黄、番泻叶等。

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它药一起煎。一般是种子和个别的花粉药物,常见的有车前子、葶苈子、蒲黄、海金沙、辛夷、旋覆花等。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另煎: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要单独煎煮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以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费。常见的有人参、羚羊角、鹿茸等。

溶化:有些胶质性中药或黏性易溶的药物,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常见的有阿胶、鹿角胶、龟胶等。

冲服:一些贵重的、难溶于水的、细粉样的药物,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物损失。这样即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又可节约药材。常见的有牛黄、麝香、珍珠粉、琥珀、贝母粉等掌握汤剂煎煮的正确方法,才能保证药效及临床疗效,从而使中医中药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君君67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tp/1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