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诊断思路
论治一、外感眩晕,由风寒、风热所致眩晕者,参考“感冒”一节论治。暑湿眩晕主症:头目眩晕,昏重如裹,伴恶心呕吐,舌白滑腻,脉濡滑略数,病多见于早夏秋初暑季湿盛之时。1、治法:芳香醒脾,苦甘泄热。2、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晚蚕砂10克 白蒺藜10克 荆芥炭10克 黄芩6克 黄连6克 藿香10克(后下) 佩兰叶10克(后下) 竹叶6克3、加减法:(1)暑湿内蕴,寒邪束表,发热恶寒,无汗,头晕且痛,脘痞心烦者,加香薷6克、扁豆花10克、厚朴6克。(2)湿邪偏重,口淡黏腻,舌白腻水滑,脉濡滑者,加苏叶10克、苏子10克、法半夏10克、草豆蔻3克、青皮6克、陈皮6克。(3)湿热上蒙,头目眩且昏重,懒语嗜睡,甚则昏愦者,加石菖蒲6克、郁金6克。(4)暑湿夹秽浊之气壅阻中焦,上蒙清窍,胃气失和,头晕且胀,呕吐较甚者,仿半夏泻心汤方义,加入半夏曲10克、生姜6克、白芷6克(后下)、青皮6克、陈皮6克;或配服玉枢丹3克(研冲)。(5)暑湿夹滞,气机闭阻,大肠传导、膀胱气化异常,出现脘痞腹胀,二便不通者,加槟榔10克、炒莱菔子10克、神曲10克、通草3克、滑石10克。论治二、内伤眩晕(一)肝阳上亢,肝火内动主症:头晕眼花,发作有时,心烦易怒,胸胁苦满作痛,舌红,脉弦滑数。1、治法:清泄肝胆。2、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炒山栀6克 丹皮10克 柴胡6克 黄芩10克 川楝子10克 白蒺藜10克 晚蚕砂10克 钩藤10克(后下) 菊花10克 苦丁茶10克 生石决明30克(先煎)3、加减法:(1)火邪炽盛,上冲头目,眩晕较重,头脑烘胀,耳鸣作响,或目赤流泪者,减柴胡3克,加水牛角6克、龙胆草3克、珍珠母30克(先煎)。(2)肝火上炎,肝风欲动,指尖发麻,肢体微微动摇,步履不稳,语言异常,谨防中风发生,加天麻3克、僵蚕10克、生牡蛎20克(先煎)。(3)热盛便结者,加芦荟1克。(4)肝血不足,肝体失养,心烦急躁,夜寐不安,舌淡且瘦,脉弦细者,加生白芍15克、全当归10克。(5)血虚阴亏,五心烦热,舌干,脉细弦略数者,加生白芍15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玄参15克,去柴胡。(6)脉络阻滞,气血不畅,肢体麻木者,加桑枝10克、丝瓜络10克。(7)暴怒诱发眩晕,热郁互结,胸胁苦满,脉弦滑数,按之有力,加赤芍10克、蝉衣6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二)痰浊中阻,清阳不升主症:体形肥胖,嗜好肥甘,眩晕阵作,前额作痛,胸脘痞满,恶心欲吐,短气心悸,舌苔白腻,脉濡滑。1、治法:清化痰浊。2、方药:二陈汤加减:半夏10克 陈皮10克 天麻10克 胆南星10克 柴胡6克 川楝子10克 黄芩10克 白芥子6克 苏子6克 泽泻10克3、加减法:(1)痰蕴日久生热,苔腻舌红,脉弦滑数,加龙胆草3克、炒山栀6克、全瓜蒌30克。(2)湿盛阳微者,痰饮阻遏阳气,眩晕耳鸣,呕恶肢冷,舌苔白滑润,脉弦按之濡缓,上方去黄芩,加桂枝6克、茯苓15克、枳壳6克。(3)肝热与饮邪相合,热饮致眩,心烦不寐,舌红且瘦,脉弦滑而数,多有心下或心口作痛,方中加玉枢丹3~5克。(4)风痰上泛,蒙蔽清窍,眩晕阵作,甚则昏仆者,加石菖蒲10克、旋覆花10克。(三)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主症:老人或素体虚弱者,时时眩晕,动则尤甚,面色萎黄,心悸气短,舌淡,脉虚弱无力。1、治法:益气升阳。2、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10克 党参6克 白术10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6克 升麻3克 柴胡6克 当归10克 山药10克 楮实子10克 胡桃10克3、加减法:(1)气虚已久,中阳虚弱,肢体不温,时时畏寒,或腹中冷痛,舌淡胖,苔润滑,脉沉缓甚则沉迟无力者,加桂枝6克、干姜3克、灶心土60克(煎汤代水)。(2)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湿停中焦,口淡苔腻,舌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水滑,脉濡缓者,加半夏10克、青皮6克、陈皮6克、草蔻3克。(3)脾胃虚弱,消化欠佳,食滞中阻,纯补中气不能化除积滞,当用香砂枳术丸。(四)气血双亏,清窍失养主症:时时眩晕,劳动则重,面色无华,头发干枯,指甲不荣,唇淡苔润,心悸失眠,脉细弱无力,女子癸事色淡量少。1、治法:益气补血。2、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0克 黄芪12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生地12克 熟地12克 旱莲草10克 女贞子10克 生牡蛎15克(先煎)3、加减法:(1)气血亏虚偏于阳气不足,肢体倦怠,形寒肢冷,舌淡,面色白者,加肉桂3克、桂枝6克、干姜3克。(2)气血双亏,阴分不足,自觉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夜寐不安,脉细无力,加玄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3)气血虚弱由于化源不足,益气补血治其标,健脾和胃顾其本,方中加茯苓15克、白术6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4)因精少髓空而致气血不足导致眩晕者,当加补益精髓药物如紫河车10克(冲)、潼蒺藜10克、冬虫夏草10克。(五)肾虚眩晕主症:头晕目眩或兼足跟疼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脉两尺部无力。阴虚者舌光质红且干,五心烦热,脉象细数;阳虚者舌淡胖,脉沉迟,甚则虚微,腰膝酸冷,时时畏寒。1、治法:填补下元,治在肝肾。2、方药:滋阴潜阳,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0克 菊花10克 女贞子10克 旱莲草10克 沙蒺藜10克 芡实米10克 生地15克 熟地15克 茯苓15克 生牡蛎20克(先煎)温补下元,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子6克(先煎半小时,去上沫) 肉桂3克 熟地15克 茯苓12克沙蒺藜10克 山药15克 泽泻10克3、加减法:(1)阴虚火旺,低热盗汗,舌绛干瘦,脉细弦数有力,加知母10克、黄柏6克、炙鳖甲20克。(2)下元虚冷,阴邪乘之,水饮不化,时时上泛,仿真武汤义,前方去熟地,加干姜3克、土炒白术10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sp/8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论补中益气汤的化裁运用
- 下一篇文章: 王四进汤液经法16大补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