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是何物师说我来书

汉敬德

新绛非山西新绛县之谓,乃一味中药也。

新绛争议最多,现代处方多不见。

前几天,有人拿着一个方子咨询我,方中有新绛。我问他谁给开的这个方子?他说是一个老者从一本古书上,给找的方子。我说:“现在这味药早没有了,本地的老中医我多数认识,你说的这个老者,我怎么不认识。”他说:“他原来是一个教师,现在爱好中医。”我告诉他,不是专业中医开的方子最好不要服用,如果服用,可以用茜草代替。

用茜草代替新绛,可能是现在最通用的做法了。

但似有不妥,急忙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无新绛记载,又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没有新绛,如此,这味药就这么消失了。

带着诸多的疑惑,问柳少逸老师。老师说:“新绛此药历来争议较大,用新绛者,首载《金匮要略》治疗‘肝着病’的旋覆花汤。《神农本草经》无记载,《本草纲目》也独遗此味。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才有此药。认为是绯帛,即将已染成大红色丝织品的大红帽帏作新绛使用。而用什么染料染成的,邹澍《本经疏证》,黄树曾《金匮要略释义》等认为系藏红花所染,还有学者认为‘系用猩猩血染成的帽纬’。”老师又说:“番红花是明朝才传入中国,显然不是番红花所染,猩猩血可能就是一个误会了。”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清代医家多用此药。

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曰:“本草谓旋覆花主结气。葱白主寒热。新绛乃丝帛之染绯者,主活血。三味入肝理血,除邪散结。”清代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曰:“浅红曰绛。新绛者。新所染之绛色也。以茧丝口吐,其性上行,而红花所染之绛,又从其色而上入心膈之义。”张璐、高学山对用什么染色也语焉不详。清代唐容川认为:“惟新绛乃茜草所染,用以破血。”可以明确是用茜草所染。

用新绛所染,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古长安城有一家人专卖一种中药汤剂,不管什么人得什么病,给上几个钱,就可买上一碗喝。有一天,一位大官人忽然流起鼻血,怎么也止不住,全家人急得团团转。一个随从说:“听说城东有一家的汤药包治百病,何不买一些回来试试?”这位大官本来不相信这种传言,可是在这紧急关头,也就勉强同意了。

随从飞马来到城东,见这家院子里放了一口大锅,锅里的药汤已经卖得只剩下一点点了。他取出罐子,盛了药就走。没想到快到官府时,一不小心,罐子翻倒在地,药汤洒光了,折回去又怕来不及,他跳下马来。忽然见附近有一家染坊,想起这里有一个朋友常吃药,如有熬好的药汤,不妨要一些回去应付差事。他走进染坊,一眼看见一只染缸里有半缸红水,和刚才那一罐药汤的颜色差不了多少,便舀了一罐回去。

大官看到药汤取回来了,接过来仰起脖子咕噜咕噜就喝。随从站在一边瞅着,背脊上直冒冷汗,谁知过了一会儿,大官的鼻血居然止住了,他笑眯眯地对随从说“真妙药”也。后来,随从经朋友介绍,才知那染料水是用茜草根熬出来的,可以染红布。

从这个故事中就可以知道茜草既是染料也是药品。为什么好多医家,将新绛简化成茜草。这与陶弘景有关了,陶弘景称绛为茜草,谓新绛为新刈之茜草,后世多从之。

老师说,他父亲吉忱公,拜前清儒医李兰逊先生为师,尽得其传。赞同新绛为茜草根水染色的蚕丝织品,它兼具了茜草、蚕丝的两药功效。清朝时期,因江南多丝绸,江南医者多用新绛。北方丝绸少,得新染者困难,吉忱公师古而不泥古,临床上每用到新绛,即告知药房,单包茜草,洒清水须臾,十克茜草五个桑茧壳共捣入药煎之,以代新绛。老师也常用此法代新绛,疗效显著。

我问:“新绛用别的织品染色不可以吗?”老师说:“清代邹澍《本经疏证》曰:‘新绛,诸本草皆不载此味,惟《本草拾遗》于虫鱼部下品附有故绯帛。绯帛等味所主,大率多疮肿诸患,盖取其出自蚕,故入虫部,而染绯必以红蓝花,故能入血,合而绎之,则通络之物也。新绛之义应不外此,其所以协葱与旋覆花,主妇人半产漏下,则以其本系血肉而染绛,为能行络中之血而不伤矣。’从邹澍的论述中可以知道,蚕丝为血肉之品,织成丝绸纵横交错,就像人体经络,故能入经络,活血祛瘀,岂可用他物代替?”

老师讲到在这里,我忆读《名老中医之路》一书,朱师墨先生的回忆录《从施今墨老师获得的学识和教诲》一文,文中讲了施老对他的教导:“回忆初从施老师学医时,对施老师治疗妇科崩漏病常用赤石脂,禹余粮,煅龙骨,乌贼骨,棕搁炭,陈阿胶等不理解,请教他根据是什么。施师因我是初学,医学知识还幼稚,所以只用简单的物理比喻作解说:假如屋内墙壁坏了漏水,泥工补漏,须用泥土、稠胶和麻缕等掺合一起,才能补牢。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症,如其症候宜用涩法,要达到补漏止血的效果,就必须采用质粘而性涩的矿土赤石脂、禹余粮,质稠而善补的阿胶和纤维韧密而性能敛涩的棕榈等,综合施用,始能奏效。《伤寒论》第92方赤石脂、禹余粮汤主治下焦滑脱性下利,亦是取其填涩作用而已。”现在读来,仍暗自佩服,施老不愧为国医大师,了了数语,用了一个人人都能理解的比喻,把崩漏的治疗表述的清清楚楚,使人终生难忘。真是医者意也,这也是中医强调“悟”的重要性的意义了。如此来说,丝绸也是“纤维韧密”之品,其作用当然也可以等同于此论中的棕榈。

新绛之用,从旋覆花汤可以进一步的了解。

旋覆花汤出自《金匮要略》。药物组成: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此方在《金匮要略》中方见二处:一是《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用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肝经布两胁络胸,邪气入肝,气血郁滞,血着不行,由气入血,而为肝着。肝着初起时重按揉胸,借饮热水,助胸胃之阳开肝着之气,可缓胸中胀痛之感;二是《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用治妇人虚寒之半产漏下: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芤脉、革脉为虚寒相搏之复合脉,虚寒导致的妇人半产漏下,半产之后有瘀滞,出现漏下不止。

久病不愈入络,导致络脉瘀阻不通。此方针对肝络瘀滞、气机不畅而设,为治疗标实之方。《沈注金匮要略》:“旋覆花咸温软坚散结,以葱助其驱风而下饮逆;新绛引入血分宣血,俾血行则风灭,着自开矣。”《张氏医通》:“旋覆花性专下气,兼葱则能散结祛风;佐以蚕丝专补膀胱,加以红兰染就,深得本经散结气之旨。”《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葱白以通胸中之气,如胸痹而用薤白之例;旋覆以降胸中之气,如胸满噫气而用旋覆之例也;唯新绛乃茜草所染,用以破血,正是治肝经血着之要药。”

老师说:“从古人注释可以得出,全方具有疏肝散结、宣通络脉、痰消瘀化之功,药简力专,被后世尊为治疗络病之祖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滞血郁寒凝之胸痹、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老师接着说:“此方服法为顿服,而且旋覆花用量重达三两,你没有发现什么吗?见我不解,老师说,张仲景的方子顿服的不多,而此方顿服是不是治疗急重病?半产漏下,肝着要蹈胸,胸痹心痛即使现代也是危急重症。”

我又问老师:“还有学者论述,新绛为降真香、代赭石。”老师说:“降真香,现称‘降香’,临床上与丹参配合,用以治疗因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效果很好,‘肝着’当然可以配伍了。代赭石能治崩漏带下,‘妇人半产漏下’也可配伍应用。”

老师说:“我们要学习吉忱公,师古而不泥古,对后人的研究成果,不要随意加以否定。今天你写文章,公布了吉忱公使用新绛的方法,有的学者也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但临床疗效是第一位的,学问再好,没有疗效,一切等于零啊。”

二0一九年六月十三日

本文选自汉敬德著《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sp/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