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湿疹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5.html

治疗一例外感后咳嗽案

(作者:韦安理-10-4)

一位朋友感冒后咳嗽不断,半个多月未愈,主要症状有:不怕风,不怕冷,也不怕热,脉有力,易出汗,痰多,咳黄白黏稠痰,口不渴,食凉不难受,舌淡白厚腻色微黄,嘴唇干裂,有口腔溃疡,大便正常,小便黄,等等。

年9月30日问诊,辨为太阳阳明合病,处方:“麻杏石甘汤+排脓散+二陈汤+厚朴、旋覆花”。

方子组成:(0930)麻黄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10克,厚朴15克,白芍15克,枳实15克,桔梗15克,姜半夏15克,茯苓30克,陈皮15克,生石膏50克(包煎),旋覆花15克(包煎)。三剂,水煎服。

服药反馈:10月3日,患者电话报称,已经全好了,咳嗽半个多月,三副药搞定了,白厚腻舌苔也薄了很多。

辨证要点:下面按张庆军老师“病脉证治”的办法,对本案进行解析。

(1)病:

①患者不怕风,不怕冷,不怕热,按理说应该是没有太阳表证,但是患者是感冒后一直咳嗽了半个多月,中间没有缓解的迹象,这是一个连续的状态,故表证不解也是存在的。

②“出汗,咳黄白痰,嘴唇干裂,小便黄,苔微黄”,这是外邪入里化热,呈现阳明证。

综上辨为太阳阳明合病。

(2)脉:脉有力,这是实证,在三阳病中选方子。这是患者自已把的脉,不一定很准确,但有胜于无。

(3)证:咳嗽,出汗,痰多,舌苔白厚腻,口不渴。

(4)治:“麻杏石甘汤+排脓散+二陈汤+厚朴、旋覆花”。

①“出汗,咳嗽,尿黄,脉有力”,这是麻杏石甘汤证里的“汗后、下后的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②“痰多,黏稠”,用排脓散,可以稀释和融化黏稠的痰饮,并通过咳吐或二便排出。排脓散在《金匮要略》中有方无证,黄煌教授称之为排痰散。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和服之,日一服。

③“咳嗽,痰多,色白”,加二陈汤化痰止咳。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是经典的止咳化痰剂,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④加厚朴降胃气,经方中常与杏仁同用治咳喘;加旋覆花降气止呕,可化如胶之痰。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行气,消积,平喘的功效;用于湿阴气滞,脘腹胀满,咳嗽气喘。

旋覆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的功效;用于咳喘胸闷,呕吐,噫气。

韦安理

医者仁心,无利亦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sp/1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