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出诊的医院 http://www.xjkqzjw.com/bdffz/ShowElite.asp

“e诊所”将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搬运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跟随名家,参悟中医奥妙。今天介绍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

小儿咳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辨证论治颇为成熟,但从颜正华教授治疗这一常见病的谴方用药中可以看出其精微之处,正所谓寓神奇于平淡之中。

小儿脏腑娇嫩

宜寒温和参

颜正华教授认为,小儿乃稚阴纯阳之体,其生理、病理与成人皆有所不同,临床用药必须考虑这些特点。生理方面,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尤其肺脾肾三脏娇嫩不足,而肺又为娇脏,营卫气血皆未坚固,五脏六腑不耐寒热,不仅易受病邪侵犯,而且也易受药物损伤。病理方面,小儿咳喘发病快,传变速,变化多,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变化多端。所以,治疗小儿咳喘的药物不可过寒过热,过寒则易伤阳气,阳气收敛则气血津液凝涩不畅,苦寒之品还可戕伐脾胃;过热易损阴津,阴液受损则易化燥化火灼津为痰。用药应寒温和参,使其相互制约。如用寒凉之黄芩、板蓝根、石膏、知母、牛蒡子清热,虑其寒凉太过,则用温热性质的半夏、杏仁、苏子、旋覆花化痰止咳,并能制约清热药之寒凉,如此则清热痰去咳嗽,又不伤正气。

肺气升降相依

当宣降并举

颜正华教授认为,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宣发与肃降统一于同一体中,向上向外的宣发有利于向下向内的肃降,而向下向内的肃降又有利于向上向外的宣发。病理上病邪阻滞、肺失宣降,肺气不宣、气道壅塞则鼻塞;肺气不降、气逆于上则咳嗽喘息;基于肺气宣发和肃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用药时应注意同时调整宣与降两方面的功能,宣发肺气与肃降肺气的药物同用。尤其是小儿脏气清灵,更不应有所偏废,当以宣发促肃降,以肃降促宣发,使宣降相辅相成。如薄荷与旋覆花合用、桔梗与杏仁舍用。薄荷质轻上浮,桔梗辛散苦泄,能开宣肺气、宣肺祛痰;旋覆花、杏仁苦降温散,温润下行,能下气降逆、止咳定喘,如此一升一降则有利于恢复肺气升降出入的功能。当然,宣降并用还应根据病情而有所侧重,如病邪在表,以表证为主,则应以宣发肺气为主而以肃降肺气为辅,以有利于祛除表邪、解除表证;如邪已入里,咳喘较重,则当以肃降肺气为主而以宣发肺气为辅,以有利于降肺气止咳喘。

常见表里同病

应兼顾表里

小儿咳喘临床上除可单纯表现为表证或里证外,表里同病更为常见,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小儿卫气不足,肌肤薄弱,抗病能力相对低下,外感病邪容易迅速内陷入里,而表证又没有完全解除,临床出现为表里俱实的证候;二是正气不足,肺肾气虚,素有咳喘,肌表不固,感受外邪,新感引发宿疾,临床上出现表实里虚的证候。颜正华教授认为,若单纯解表则里热不去,若单纯治里则表邪又不去。必须辨别表邪的寒热、里证的虚实,解表治里双管齐下、表里兼顾。表里俱实者,重在清解里热,兼以祛除表邪,如此可截断传变,防止病邪内陷深入。清里热可选用黄芩、鱼腥草、板蓝根、大青叶、知母、栀子等品,解表邪可选用荆芥、薄荷、紫苏、金银花、连翘、防风等药。诸药之中又以金银花、连翘、紫苏最为常用,金银花、连翘入上焦肺卫,质地轻扬,既能清热解表,透散上焦风热,又可清热解毒,清解在里实热,用之则表里两清;而紫苏辛温不燥,既解表散寒,又善理肺脾之气,行气宽中,外有寒邪、内有肺脾气滞之寒热、咳嗽、痰多胸闷用之颇宜。表实里虚者则重在发散表邪,兼以补虚扶正,补虚可用党参、白术等,若正气得助,奋起抗邪,鼓邪外出,则表解里和。

标本虚实易兼

须标本同治

小儿咳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标本关系。颜正华教授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标本关系,咳嗽喘息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属标,临证之时必须审因论治,抓住本质,不可纯用止咳平喘之品。如外邪束肺、宣降失司而致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则既要散其外邪以治本,又要止咳平喘以治标,标本同治。治本的目的在于消除致病因素,治标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痛苦,两者都很重要,若仅治本则咳喘缓解较慢,患者不堪痛苦,若仅治标只用止咳平喘之剂,则非但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且还可能闭门留寇。对于素体虚弱反复咳喘的患儿,其本在正气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三脏虚弱,肺虚失宣降之权,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易感外邪,脾虚失健运之权,或化源不足致肺肾两虚,或津液代谢障碍以致聚湿为痰,肾虚失摄纳之权,或气失摄纳,或肺脾失温,均可导致咳喘,故此类疾病宜标本同治。当然临床上还视其标本的轻重缓急,或以治标为主兼以扶正,重在散寒、清热、祛痰;或以扶正为主,重在健脾、益肺、补肾。

多见合并感染

宜抗菌消炎

颜正华教授认为,感染是小儿咳嗽喘息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病毒、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就必然诱发和加重小儿咳嗽气喘,尤其是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或肺脾肾虚弱、素患咳喘之患儿,呼吸道极易招致细菌、病毒感染而发生咳喘,所以应注重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在治疗小儿肺系疾患时积极应用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的中药。凡咽部充血、咽喉肿痛、痰黄或黏稠量多、舌边尖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数时,当考虑于方中加入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大青叶、栀子、牛蒡子等,其中金银花、连翘、板蓝根作用最佳,最为常用。连翘、金银花对球菌、杆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等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用时应注意要联合用药,因为诸药合用力专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病情复杂严重

需多法联用

小儿咳喘病情较轻者单纯应用中药内服即可,但对于一些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的病例应积极选用一些其他的疗法予以配合,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如高热,可采用冰枕、冰水浴、酒精外擦等物理方法降温,也可采用中药灌肠;食欲减退、饮水减少的患儿应采取支持疗法,静脉给予葡萄糖或糖盐注射液及其他电解质,以提供能量和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针灸推拿也是治疗小儿咳喘的手段,如高热咳喘选肺俞、风门、定喘、丰隆等穴位治疗。另外,冬季严重哮喘者可在夏季采用药物外敷治疗,对于缓解病情有一定效果。临床实践表明,治疗严重病例采用多法联用较单纯内服中药奏效快、疗效高、疗程短。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颜正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gx/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