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花开君知否二
已至中秋,倒是没闲着,又转了几处山沟,所见除了较顽强一点的花,都已呈败势。或结籽发黄,或枯萎凋零,不管是高山、平地,还是峡谷、林间,多是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花了,其它颜色几乎看不到。不要担心“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夏花炫尽,金秋始来。 长柱沙参(张家口) 长柱沙参〔拉丁学名:Adenophorastenanthina?(Ledeb.)Kitagawa〕为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常数支丛生,高可达1.2米,基生叶心形,茎生叶从丝条状到宽椭圆形或卵形,花序无分枝,假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萼无毛,裂片钻状三角形至钻形,花冠细,近于筒状或筒状钟形,浅蓝色、蓝色、蓝紫色、紫色;花盘细筒状,蒴果椭圆状,8-9月开花。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为该种的根,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胡枝子(甲山) 胡枝子(拉丁学名:Lespedezabicolor?Turcz.)又名:萩、胡枝条、扫皮、随军茶等,属蔷薇目,豆科胡枝子属直立灌木,分枝多、卵状叶片,花冠为红紫色。荚果斜卵形。花期8月,果熟期9-10月。 可作绿肥及饲料。 药用价值 根为清热解毒药,治疮疗、蛇伤等。富含碳水化合物,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储存和提供热能;解毒;增强肠道功能。富含纤维素,具有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可防治便秘、痔疮等疾病,具有很高药用价值。 败酱(甲山) 败酱(学名: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exTrev.)是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厘米;茎直立,基生叶片丛生,花时枯落,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钝或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被糙伏毛或几无毛,茎生叶对生,宽卵形至披针形,顶生裂片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序为聚伞花序组成的大型伞房花序,顶生,总苞线形,苞片小;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钟形,黄色,花冠裂片卵形,花丝不等长,花药长圆形,瘦果长圆形,扁平种子。7-9月开花。 中国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广东的海南岛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蒙古、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常生于海拔50-米的山坡林下、林缘和灌丛中以及路边、田埂边的草丛中。 药用价值 全草(药材名:败酱草)和根茎及根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祛瘀,治慢性阑尾炎,疗效极显。山东、江西等省民间采摘幼苗嫩叶食用。 三脉紫菀(甲山) 三脉紫菀(学名:AsterageratoidesTurcz.)为桔梗目菊科紫菀属的植物。分布在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为多年生三脉紫菀草本植物。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茎直立,高40-厘米,细或粗壮,有棱及沟,被柔毛或粗毛,上部有时屈折,有上升或开展的分枝。下部叶在花期枯落,叶片宽卵圆形,急狭成长柄;中部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中部以上急狭成楔形具宽翅的柄,顶端渐尖,边缘有3-7对浅或深锯齿;上部叶渐小,有浅齿或全缘,全部叶纸质,上面被短糙毛,下面浅色被短柔毛常有腺点,或两面被短茸毛而下面沿脉有粗毛,有离基(有时长达7厘米)三出脉,侧脉3-4对,网脉常显明。 药用价值 带根全草(红管药):苦、辛,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喘,乳蛾,痄腮,乳痈,小便淋痛,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大叶铁线莲(甲山) 大叶铁线莲(学名:ClematisheracleifoliaDC.)是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须根红褐色密集,茎攀援圆柱形,表面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明显的六条纵纹,羽状复叶;小叶片纸质,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或钝尖,基部常圆形,边缘全缘,有淡黄色开展的睫毛,小叶柄常扭曲,单花顶生;花梗直而粗壮,被淡黄色柔毛,无苞片;花大,直径可达14厘米;萼片白色或淡黄色,倒卵圆形或匙形,顶端圆形,基部渐狭,花丝线形,短于花药,花药黄色,子房狭卵形,花柱上部被短柔毛。瘦果卵形,5月至6月开花,6月至7月结果。 生于海拔-0米间的山坡杂草丛中及灌丛中。 药用价值 该种根为药用:有祛瘀,利尿,解毒之功效。该种不仅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长蕊石头花(甲山) 长蕊石头花(学名:Gypsophilaoldhamiana?Miq.)别称:霞草,长蕊丝石竹。是石竹科石头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60-厘米。根粗壮,木质化,淡褐色至灰褐色。茎数个由根颈处生出,二歧或三歧分枝,开展,老茎常红紫色。叶片近革质,稍厚,长圆形,蒴果卵球形,稍长于宿存萼,顶端4裂;种子近肾形,长1.2-1.5毫米,灰褐色,两侧压扁,具条状凸起,脊部具短尖的小疣状凸起。花期6-9月,果期8-10月。 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河南等地;生长于海拔0米以下山坡草地、灌丛、沙滩乱石间或海滨沙地。全草可做猪饲料;也可栽培供观赏。 药用价值 根供药用,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长骨功效。根的水浸剂可防治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还可洗涤毛、丝织品。 黄花乌头(甲山) 黄花乌头(学名:Aconitumcoreanum(H.Lév.)Rapaics)别称:关白附、白附子、竹节白附、黄乌拉花。块根倒卵球形或纺锤形,不分枝或分枝。叶片宽菱状卵形,顶生总状花序短,有2-7花,萼片淡黄色,花瓣无毛,爪细,瓣片狭长,花丝全缘,种子长约椭圆形,具三条纵稜,8-9月开花。生海拔-米间山地草坡或疏林中。分布于中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 药用价值 块根有毒,经炮制后可内服,治偏正头痛、寒湿痹痛、口眼歪斜等症,外用可治疥癣。块根水浸液可作农药,防治小麦杆锈病。 块根(关白附):辛、甘,大温。有毒。祛风痰,逐寒湿。用于腰膝关节冷痛,头痛,冻疮。 延刺九救:根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伤疼痛 石沙参(甲山) 石沙参(学名:Adenophorapolyantha?Nakai)是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萝卜状,茎高可达1米,无毛或有各种疏密程度的短毛。基生叶片心状肾形,茎生叶完全无柄,卵形至披针形,花序常不分枝而成假总状花序,或有短的分枝而组成狭圆锥花序。花梗短,花萼通常各式被毛,筒部倒圆锥状,裂片狭三角状披针形,花冠紫色或深蓝色,钟状,喉部常稍稍收缢,花盘筒状,花柱常稍稍伸出花冠,蒴果卵状椭圆形,种子黄棕色,稍扁,8-10月开花。生长在海拔0米以下的阳坡开旷草地。 药用价值 石沙参的根入药。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山韭(甲山) 山韭,中药名。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球序韭AlliumthunbergiiG.Don的全草。植物山韭,多年生草本。鳞茎常单生,卵状至狭卵状,或卵状柱形,粗0.7-2(-2.5)厘米;鳞茎外皮污黑色或黑褐色,纸质,先端常破裂成纤维状,内皮有带淡红色,膜质。叶三棱状条形,中空或基部中空,背面具1纵棱,呈龙骨状隆起,短于或略长于花葶,宽(1.5-)2-5毫米。花葶中生,圆柱状,中空,高30-70厘米,1/4-1/2被疏离的叶鞘;总苞单侧开裂或2裂,宿存;伞形花序球状,具多而极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4倍,基部具小苞片;花红色至紫色;花被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长4-6毫米,宽2-3.5毫米,外轮舟状,较短;花丝等长,约为花被片长的1.5倍,锥形,无齿,子房倒卵状球形,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10月。 药用价值 具有健脾开胃,补肾缩尿。主治脾胃气虚,饮食减少,肾虚不固,小便频数。 欧亚旋覆花(兴隆) 欧亚旋覆花(学名:InulabritanicaL.)是菊科旋覆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5)20-70厘米。根状茎短,具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被伏柔毛,上部分枝。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头状花序1-5,生于茎顶枝端;苞叶线形或长圆状线形,花序梗细,密被短毛或近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药用价值 该种花序入药,,能降气、化痰、行水,主治咳嗽痰多、噫气、呕吐、胸隔痞闷、水肿。也入蒙药,能散淤、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湿热疮疡。 含黄酮苷、旋覆花甾醇、蒲公英甾醇、鞣质、挥发油等。 辛,温。花能下气,行水,祛痰。草能行水利湿。 主治咳喘痰多,胸膈闷胀;根叶可治刀伤疔毒。用量:10-15克。 1.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欧亚旋覆花、桑白皮、苏子各15克,杏仁25克,水煎服。 2.呃逆、暖气、反胃:欧亚旋覆花、赭石、党参各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服。 3.治乳岩、乳痛:欧亚旋覆花10克,蒲公英5克,甘草5克,白芷5克,青皮5克。水酒为引,水煎服。 孔雀草(兴隆) 孔雀草(拉丁学名:TagetespatulaL.)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小万寿菊,红黄草,西番菊,臭菊花,缎子花。茎直立,分枝斜展。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生,管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线形,花期7-9月。 原产墨西哥。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于海拔-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庭园栽培。 药用价值 孔雀草的全草可入药,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有清热利湿,止咳之功效。用于咳嗽,痢疾,顿咳,牙痛,风火眼痛;外用于痄腮,乳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或鲜品捣敷。 3~5钱,水煎或研粉分数次开水送服;外用适量,加重楼、银花共研末,陈醋调敷患处 穿龙薯蓣(甲山) 穿龙薯蓣(学名:DiscoreanipponicaMakino),又名:穿山龙,穿龙骨、穿地龙、狗山药、山常山、穿山骨、火藤根、黄姜、土山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根茎横生,圆柱形,木质,多分枝,茎近无毛。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横生,圆柱形,多分枝,栓皮层显著剥离。茎左旋,近无毛,长达5米。单叶互生,叶柄长10~20厘米;叶片掌状心形,变化较大,茎基部叶长10~15厘米,宽9~13厘米,边缘作不等大的三角状浅裂、中裂或深裂,顶端叶片小,近于全缘,叶表面黄绿色,有光泽,无毛或有稀疏的白色细柔毛,尤以脉上较密。花雌雄异株。 药用价值 药用植物,根状茎含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性平,味苦;归肝、肺经;民间用来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咳嗽喘息。 黄芩(营子)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 药用价值 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资料来源于网络 图片:潮落潮张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gx/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