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过多的中医辨证论治
胃酸过多,从中医来讲,大体分为脾胃阳虚,肝胆湿热,水湿停滞,瘀血阻滞。“胃酸过多引起的上腹部烧灼感”,可归属于“嘈杂”范畴,其状如枟景岳全书枠所云:“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痛懊恼,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或渐见胃脘作痛。”中医认为烧心多由胃阴不足,肝胃郁热所致,热病伤津,暴吐大泻,情志郁结,嗜食,辛辣厚味均易发生烧心症状。临床上一般把胃酸过多分为下列7型: 1.肝胃不和: 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绿萼梅。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2.肝胃郁热: 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宜清肝泄热,和胃降逆。 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组成:牡丹皮、青皮、陈皮、栀子、白芍、半夏、茯苓、浙贝母、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连翘。中成药有加味左金丸。 3.气血瘀阻: 症见:胸骨后或胃脘部刺痛,偶有烧心反酸,脘腹胀满,或有吐血黑便,嗳气不舒,形体瘦弱,吞咽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 治法:宜理气活血,和胃降逆。 方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 组成:丹参、檀香、砂仁(后下)、蒲黄(包煎)、五灵脂(包煎)、川楝子、延胡索、郁金、当归、茯苓、陈皮、半夏、三七粉(冲服)。中成药有血府逐瘀颗粒、元胡止痛片。 4.寒热错杂: 症见:胃脘痞塞、疼痛,烧心反酸,嗳气频频,呕吐泄泻。有时既见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吃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冷饮或胃部受寒后出现胃部不适、痛、胀等脾寒症状,舌苔白黄相间而腻,脉濡数或沉缓或沉弦。 治法: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 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中成药有半夏泻心片(丸)。 5.痰气郁阻: 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甚则咽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时有烧心反酸,嘈杂不适,或咽痒咳嗽,或痰鸣气喘,或声音嘶哑,纳差,大便不爽。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宜开郁化痰,和胃降逆。 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减 组成:姜半夏、厚朴、苏梗、陈皮、茯苓、白芍、香附、枳壳、煅瓦楞子(先煎)、郁金。中成药有沉香顺气丸、木香顺气丸。 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恢复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状态,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来帮助有益菌恢复主导地位,一方面减少有害菌对胃肠道黏膜的啃咬,一方面让有益菌构建一层保护膜,保护、修复胃肠道黏膜,恢复肠道免疫作用,对抗有害菌释放的过敏因子,治愈胃肠道过敏症。 通过长期补充A态基源胶囊益生菌,尤其是bh-20青春双歧杆菌,可以营养修复受损肠黏膜;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抑制促炎因子,促进抗炎因子的抑制作用,消除肠道炎症等,来将胃肠道微生态调节到健康状态,帮助受损的胃肠道休养生息,更好地工作,益生菌是人体本身存在的菌,对于没有免疫缺陷的人来说,通过补充益生菌,并不会造成什么副作用,长期吃,还能够增加免疫力。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gx/4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煎煮,你了解吗
- 下一篇文章: 冻哭最冷的三九天还剩一周,程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