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全球同学会
作者:傅延龄 李家庚 编辑:经方全球同学会 新绛 新绛一药,《本经》、《本草纲目》等均未记载,现今《中药大辞典》亦未收录。本品究为何物,其说不一。有的医家认为是绋帛(以茜草初染或以猩猩血、藏红花汁、苏木染成者)。而陶弘景则称绛为茜草,新绛则为新刈之茜草。郑氏川结合药名、用法及主治,并引用有关本草原文和论据,认为本药当指茜草初染的丝织物,并指出可用茜草以代新绛。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应以茜草所染之绋帛为正。 功效主治: 1.活血化瘀 如用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之旋覆花汤。因肝着乃肝脏受邪、疏泄失权,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方用新绛之意,诚如《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所云:“惟新绛乃茜草所染,用以破血,正是治肝经血著之要药。”并与下气的旋覆花和具有温通作用的葱白为伍,使结散阳通、血气以和,则肝着自愈。《本草纲目》谓能“活血行血”也。《本草汇言》称其:“活血气,疏经络,治血郁血痹诸证最妙。”临证取其化瘀活血之功能,常用治血滞经闭或跌打损伤之证。前者常配当归、香附同用,后者多伍红花、川芎等同用。 2.行血止血 如用治“妇人半产漏下”一证,亦用旋覆花汤,方中新绛之用,取其行血与止血的双重作用,使之止血不致留瘀,行血又不致妄行。因其性寒凉,又可凉血,临床常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但以血热兼瘀者尤为适宜。故《本草汇言》称其:“治血,能行能止。”《本草经疏》谓此药为“行血凉血之要药”。又《本事方》治衄无时;《医门补要》治吐血之证,皆取活血、凉血、止血之功。 用量用法: 仲景用新绛仅见旋覆花汤1方。 1.用量 在上方中药量少许。今以10~15g为常用量。 2.炮制 仲景未详。《证类本草》谓其:“入药锉炒用。”《十药神书》谓:“烧灰存性。”现今活血凉血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3.用法 煎汤内服。 药理研究: 主含柴茜素、茜素、伪柴茜素、茜草色素等。能缩短凝血时间及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并有明显的祛痰和止咳作用[2]。 临床应用: 1.慢性气管炎 取鲜茜草(干品10g),橘皮18g,加水ml,煎成ml日服2次,每次50ml,10天为1疗程。治疗慢性气管炎例,1疗程后显效率为40.7%;2疗程后显效率为69.1%。据观察,喘息型疗效略优于单纯型,不吸烟者疗效较高[3]。 2.软组织损伤 取茜草根、大黄,共为粗末,布包煎加分钟,取煎液洗、敷局部,治疗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结果痊愈例,好转16例,无效2例,不明者22例,治愈率为86.6%[4]。 参考文献: [1]郑金生,《辽宁中医杂志》,,(1):42; [2]杨永良,《中药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4]李鹤轩,《陕西中医》,,(1):35。 本文摘自《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药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1月第2版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全球中医人学习经方的平台 经方,即医圣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学习经方,可接受辨证论治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方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gx/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