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止咳却有奇效
前几日治疗一例久咳病人,处方3剂,隔数日相见,其言“这个方效果太好了!只服用一付就好了!”回家后翻阅病例,原来是半夏泻心汤合旋复代赭石汤! 男,50,久咳不愈,腹胀,打嗝,大便稀! 舌:边尖红。 脉:缓无力 辨证:此为太阴脉。阳明不降。 处方:半夏泻心汤汤(又名咸池汤)合旋复代赭石汤 半夏10,干姜10,太子参20,黄连4,黄芩4,甘草20,旋复花10,代赭石10, 分析:脉浮缓此为太阴脉,太阴虚弱故而便溏、腹胀,太阴不开故而咳嗽,舌红为阳明热盛不降,阳明不阖,故而久咳不愈。所以,用咸池汤,其中黄连、黄芩合阳明,半夏干姜、旋复花、代赭石降阳明。当时见病人腹胀、打嗝正合张仲景《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之意。故而用此方。 后思:当时处方,凭脉而来,并未考虑到旋复花止咳之效,得到病人反馈后才想起,中医有一千古明方“金沸草散”出自孙思邈之手,专治各种咳嗽,经后世江尔逊老中医发扬之,其中此方之主药金沸草既是旋复花。不想,今天偶尔一用却有良效。 作者:赵伟民 浅谈化裁金沸草散 作者/莲峰飞狐 初见金沸草散在于《伤寒临床家江尔逊——杏林六十年》一书,当时并未在意,只记得其中有言“有病者咳嗽缠绵数月,遍用中西药物乏效,服此汤数帖而痊”。后于前年冬月遇一陈姓患者,患咳嗽后咳嗽缠绵数月,亦遍服中西药物,经消炎化痰、雾化、止咳,服中药多方不效来诊。观其除咽痒干咳频繁外,余皆无明显异常,此当为风寒湿邪客肺,肺不得宣降,以前我临床遇此喜用《医学心悟》之止咳散治疗,但观前医有用止咳散治之无效,突忆起此方,随与此方化裁作汤3剂,患者未来复诊。 但半月后又一陈姓患者找来,言其咽痒咳嗽痰多近半月,经其邻居陈某介绍而来,方知其服药3剂而咳嗽豁然而止,心中甚为惊奇。再与此陈姓患者上方3剂,岂料此患者复诊言服药效果不明显,细辨方知其痰饮已在肺胃,不止留恋于肺,与半夏厚朴汤原方6剂后咳嗽愈。 后遇咳嗽缠绵者,每与此方治疗,但效果有喜有忧。经多次使用总结后,对此方之证了然于胸,临床再用此方,现经有百人之验,如方证对应,效如桴鼓,多于3-6剂即愈。因为本人工作尚算繁忙,素不喜记录医案,为求清晰真实,现只得将近日2则医案回忆介绍,以供参考。 医案一:张某航,男,9岁。咳嗽半月于年11月30日来诊。患儿缘于半月前一次受凉,自服“感冒灵”后头痛、鼻流清涕除,而遗留下咽痒咳嗽,服多种“止咳药水”无效。刻下:咽痒而咳嗽频繁,少量白色稀痰,咳剧则胸闷头晕。发病来无发热恶寒,手足不冷,咽喉不干,口不渴不苦不淡。食纳睡眠尚佳,脘腹不胀,二便正常。舌脉无明显异常。 方:荆芥穗15,旋覆花10(包),前胡10,姜水半夏10(碎),赤芍10,炙甘草10,生姜10,大枣10(单位:克,下同)。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昨日患儿母亲因病来诊时,言其儿药尽而病愈,感叹中医之惊奇。 医案二:金某雯,女,6岁。咳嗽近半年于年11月27日来诊。患儿于半年前一次感冒,经治后频繁咽痒咳嗽,虽经中西药治疗乏效。医院诊为“变异型哮喘”,服“顺尔宁、酮替芬”后咳嗽稍减。但近日一次感冒着凉后,咳嗽又加剧。刻下:阵发性咽痒咳嗽,无痰,咳则胸闷。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发病来无发热恶寒,手足不冷,咽喉不干,口不渴不苦不淡。食纳可,脘腹不胀,小便正常。大便略干,二三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稍弦细而滑。 方:荆芥穗15,旋覆花7(包),前胡7,姜水半夏7(碎),赤芍7,炙甘草7,生姜7,大枣7。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年11月30日复诊,其母言服药甚效,咳已少大半。症脉未变,再与前方三剂。后电话回访,言药后病愈。 我临床习用金沸草散化裁汤方:荆芥穗15,旋覆花10(包),前胡10,姜水半夏10(碎),赤芍10,炙甘草10,生姜10,大枣10(单位:克)。 咽痒厉害,咳嗽频繁者;或微恶风,流清鼻涕者可加入生麻黄6-10克,或加荆芥穗至20克。(此方原有麻黄,但因某种原因使近年来药材公司多无麻黄,遂加大荆芥穗之量而不用麻黄,临床所验效果亦甚佳。故而言化裁金沸草散。)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 此方证适用之病机:风寒湿邪客肺,肺失宣降。 此方证之眼目:多咽痒而咳,咽痒明显而不干,咳嗽痰少或无,痰色白不甚黏稠不黄,无胃脘及腹部胀满,食纳二便皆正常,舌质淡红或稍偏暗,苔薄白而润,脉多正常或稍弦浮。 近年来“方证对应”及“抓主症”思维的流行,但“方证”不等于“方症”,不是套上几个症状就能用好一个方的。“方证”对应的应该是一个人体对疾病的整体反应状态,要通过症状看病机病证,而不是套几个简单的症状。所以我觉得要谈好这个方证,就必须把这方证的慎用情况谈清楚,让更多人“套”好这个方。 1.恶寒恶风等表证明显者,虽有咽痒咳嗽,但其风寒遏表严重,肺气不得旁达而咳,需先以麻黄剂、桂枝剂等辛温解表,如表解后出现此方证方可用之。 2.有咽干、口渴、舌面干者,津液不足,此方不可用。 3.咳嗽痰多而白粘稠,咳吐不尽者,此方效果差。痰黄者亦不宜用之。 4.适宜此方之人脾胃功能尚好,无脘腹之痞胀,无脾胃虚弱之痰湿上犯。 医案二的患者虽大便略干而二三日一行,但其脘腹无痞胀,口不淡,胃肠明显痰饮水湿停聚。大便虽干但无口干、口渴等全身性津液不足的表现,知津亏于肠道局部,故可以温散而用本方。 初学中医,常听老辈前医说:“中医用方要灵活加减运用。”每每喜欢选看一方通过加减就能治好多病证的好方、验方。但临床日久方觉得这方可以用于这病证,那方加减也可以治这病证,看似繁花似锦,可临床起来却是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哪一个方才是疗效最佳,最稳定,可重复的呢?后来我研习经方,临床坚持使用经方原方后,方明白很多严谨的中医名方,都有其适用范围,而这个范围不是用加减能改变的,很多方子经过加减后的方意就是另外一个名方,而我们需要的就是认清每个名方适应范围和禁忌,直接使用前人屡经临床考验的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临床效率才能有质的改变。 行文至此,我觉得中医需要疗效稳定可重复的中医师,而不是偶然的碰运气病例,不是需要靠天赋的少量中医大师。要是有像西药说明书那样忌宜清晰的“经典名方说明书”,这样对大量初上临床和普通的中医师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gx/2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入门小郎中学医记四1茯苓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入门小郎中学医记四1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