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胸痹胸胁疼痛
1、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多数属于太阴病,里证、寒证,分轻重虚实辨治。属于上焦阳气不通,阴邪阻滞而“胸背痛”者,用栝楼薤白白酒汤;夹有痰饮上逆,出现不得卧、“心痛彻背”牵引性疼痛者,用栝楼薤白半夏汤。 这是胸痹的两首正治方,理气通阳或理气化痰。属于轻证,出现“心悬痛”,即心中空痛者,用桂枝生姜枳实汤。属于急证,出现“胸痹,缓急”,即阵发性剧痛者,用薏苡附子散。属于重证,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即持续性、牵引性剧痛者,用乌头赤石脂丸。属于虚寒者,用理中汤、四逆汤或人参四逆汤。 胸痹心痛一部分属于少阳病,可以根据寒热虚实的情况,使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加减。 案例1:大柴胡汤合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痛 甄某,女,35岁,年11月就诊。两年前患心肌炎,经常胸闷、心口痛,头晕,易疲劳,口苦,小便黄,大便偏干,月经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滑。 处方:栝楼皮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虎杖15克赤芍10克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生姜10克红枣10克十四剂。 二诊:服上方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嘱其注意休息,有不适时可以继续服用 按语:胸痹心痛多数是冠心病表现的症状,属于寒证、里证,根据虚实,分别用瓜蒌、薤白制剂,干姜、附子、人参制剂予以治疗。前者通阳理气,后者温阳补气,这在临床上已经有了共识。因此,本案选择了另外一类胸痹心痛患者的案例予以介绍。 本案是心肌炎后遗症患者,从胸闷、心口痛、口苦、小便黄、大便偏干的症状来看,属于少阳病大柴胡汤证,故主方选用大柴胡汤,不用大黄改用虎杖,是因为大黄煎煮的要求高,患者不容易掌握,虎杖既有大黄降火通便的功能,又耐煎煮,尚能够活血化瘀。张仲景的两首瓜蒌薤白制剂,必须加酒,才能通阳,合用去酒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是取其宽胸理气的作用,加强大柴胡汤调节气机的效果。 因为患者病程较长,日久必虚,头晕、易疲劳,故加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即合用生麦散,以照顾虚证的一面。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胸痛心痛属于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太阴病寒证;心肌炎患者,多表现为少阳病热证、虚实夹杂。 2、胸胁疼痛 胸胁疼痛属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热证、虚证者,可用小柴胡汤;热证、实证者,可用大柴胡汤;偏于寒证、兼挟水饮者,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偏于气滞者,可用四逆散;偏于气滞血瘀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此为肝着,可用旋覆花汤;偏于悬饮者,疼痛剧烈,“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用十枣汤。 案例2: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肺癌化疗后 李某,男,65岁,年11月5日就诊。右肺下叶转移性癌,右侧胸膜转移性病变,右侧少量积水,胸部疼痛,化疗一次后,疼痛有所减轻,仍然疼痛难忍,咳嗽,气喘,咳痰清稀,疲乏无力,小便短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牡蛎30克花粉10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法夏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葶苈子30克红枣30克七剂 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减轻,加白参15克,继续服十五剂,化疗期间不停服。经过六次化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所有症状都已经减轻或消失。 按语:癌症化疗后往往出现一系列紊乱现象,一般应着重于调节。本案患者胸部疼痛,部位在少阳,偏于寒饮内停,故咳嗽,气喘,咳痰清稀,有少量积水,证属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停积于上焦,正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主。原方加五味子、细辛,配干姜,是张仲景温化寒饮治疗咳喘的3味主药,再加半夏、葶苈子降逆平喘,合五苓散温阳利尿,是上病下取,帮助肺部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改善水液代谢功能;疼痛剧烈,可以加蜈蚣、全蝎、元胡、乳香、没药、穿山甲等分研末送服;胸水较多,可以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蝼蛄之类。这是我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常用的配方组合。 杨兆林老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nyeyou.com/xfhgx/1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经典配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