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肺病在胃张艳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治病求本既是患者的诉求更是医生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今天想借肺部的疾病浅显的解析一下肺病之根源。由于季节的原因近期来门诊的病人中咳嗽的人比较多,通常遇到这类情况医生会以清肺化痰止咳为主要治疗手段。有一天门诊连续来了两个病人,都自述咳嗽达3月余,吃了止咳的药但都未见明显好转,并且同时伴有胃口差,恶心等相关脾胃症状,师父当时就讲这就是中医讲的肺病在胃的体现,同时这也提醒了我对病之标本的思考,以及在诊断和思考治疗方法时如何找出疾病根源提供了思路。为什么肺病治在胃,肺与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1、《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说明脾胃的吸收和运化功能正常肺中才会有充足的津液,肺才不会因过燥而失其正常的宣肃功能。肺的宣肃功能正常咳、喘等肺部疾病症状自然消失。这就好比大树,要想枝叶生长茂盛健壮,那么为其提供营养物质的根就必须粗大健壮,只有这样才能把土壤里的养分输送到茎叶。反之枝叶就会由于营养缺乏而枯萎或矮小。2、从藏腑五行生克的角度分析一下脾胃和肺之间的关系。从五行相生关系看土为金之母,水为金之子,母强子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母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土为金母,也就是说脾的运化功能越强,它能输送给肺的水谷之精越是充足,进而肺可以保证其功能正常。这应该就是诊断和治疗时为何病位在肺,但病之根本却在脾胃的原因。还以树为例子,如果它的茎或叶出现了问题,如果我们只在茎叶上做一些处理,应该会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们能做一个进一步的思考,问题的根本可能就不同了,比如从茎叶的营养来源考虑,这时我们在解决茎叶病变的同时改善或是加强对根部的处理,这个问题应该就从根源上得到了解决,就不会有反复的问题了。大树的根就如同我们人体的后天之根本脾胃,如果我们在治疗肺病时可以将影响肺病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不是单一因素的通过止咳、化痰、加强肺的宣肃功能来进行治疗,而是将致病的多因素考虑进去,比如作为营养供给来源的后天之本脾胃对它的影响。这样既可以治标,同时还可以解决影响肺功能的根本性问题。使病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知道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入五脏,肝心脾肺肾。当药味偏酸是调心,咸是调肝,苦是调脾,甘是调肺,辛是调肾。这又可得出一法,当本脏虚时补其母脏为正治之法。3、从脉像上看,肺脉和脾胃脉分别分布在右手的寸、关部位,在师父提出这个治则后每次遇到与肺病有关的病人我都仔细的摸一下病人的右关脉和右寸脉,结果是右关脉大多是沉、细、弱的。从脉像上这一点也是得到了证实的。常用相关药解:北沙参:味甘,性凉,味淡,色白,中空,故能入肺清热滋阴,补益肺气,兼能宣通肺郁,润肺生津。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盛者多,气盛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药,疏通而不燥,滑泽而不滞。桔梗:味辛,微温。为宣肺祛痰之要药,利咽喉。中医常把桔梗比作舟楫,可引诸药上升。百部:味甘苦,性微温。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味苦善降气。旋覆花:性温,味微咸,是下气祛痰健胃行水的要药。黄精:味甘,性平。黄精是气阴双补,具有润肺、健脾、滋肾的功效。枇杷叶:味苦微辛,性微寒。主要作用于肺、胃二经,具有清热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苏子:具有止咳平喘,降气化痰,因质润,故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色白,得苦味而无辛烈之气,故降而补急。降肺气润肠道。白果:味甘苦涩,具有敛肺气、化痰、定喘咳的功效。归肺、肾二经,与辛散宣肺的药物配伍使用,使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生薏米:甘寒,健脾补中,渗水利湿,清热消炎。蒲公英:苦寒,主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做用。板蓝根:苦寒,入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抗炎的功效。生三仙:既有开胃健脾之功,其中生麦芽有疏肝升提阳气的作用。蒌根:味甘,性凉。为润肺降气的要药,主祛痰止咳,能开胸间及胃口热痰。半夏:辛散温燥,主入脾胃、肺经,有镇咳祛痰,降逆止呕的功效。陈皮:味苦辛,性温。陈皮是理气的中药,可以疏理气机、行气、降气、解郁、散结,行脾肺二经,陈皮辛行苦燥温通,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要药。由于药性苦温而燥,故善化寒痰和湿痰。党参:功在补脾肺之气,具有守而不走的特性。白茅根:味甘,性凉,其色白中空,故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味甘,鲜者多液,故能入胃以生津止渴,并治肺胃有热,咳、吐血等。焦三仙:味苦,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过多,苦味入心,可以降心火。白芍:味苦酸,性平。为泻肝安脾,缓中祛水的要药,柔肝养血,降火行血。为妇科良药。白术:味甘,性温。为健脾胃的要药,可以利水祛湿,和中调气。内含甘润的油质,可以滋脾之阴,外发辛香之温性,故可以畅达脾阳,能升发,使脾土之气上达,和肝气以伸脾气,为补脾之正药。款冬花:味辛甘,性温。为润肺止咳祛痰的要药,主治咳逆上气,肺痿肺痈。有引肺气下行之功。炒三仙: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主要功效是健脾消食化积。桑白皮:味甘辛,性寒。是清泻肺火行水道的要药,入肺、脾经,有益气、消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余甘子:主要功效是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渴。对咽喉疼痛和咳嗽有一定功效。炙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和脾胃经,有健脾、益气、和中及润肺止渴,缓急止痛和解毒的功效,且善调和诸药。大枣:益气补血之功,气血双补。在方剂中多做为引药之精,除了本身的健脾益气之功还有将诸多补脾之药引入脾胃,使药力更加集中在脾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剂浅解:1、男,自述干咳数月,脉右寸沉且不顺畅,关轻取可见,按力度增加且脉管粗大。北沙参25桔梗25百部30旋复花25黄精20款冬花20枇杷叶20苏子15杏仁15白果10陈皮15法半夏10生薏米30蒲公英30板蓝根20生三仙各25娄根30炙草6大枣30方剂浅解:在这个方剂中(北沙参、桔梗、百部、旋覆花、黄精、款冬花、枇杷叶、苏子、杏仁、陈皮、半夏、蒌根)这十一味药作用都是以止咳,润肺,化痰,降气为其主要功能,人体五脏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同作用,肺脏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肺主治节,调节全身的气、血、津液。肺为华盖,水之上源,故主行水,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通过其宣肃功能维持着司呼吸,主行水的功能。通过对肺的功能和特点了解可知,要想肺功能正常,首先要使肺的宣肃功能正常,且肺娇嫩,恶燥,故用药时要避免燥烈和滋腻。其中(北沙参、百部、黄精、款冬花、桔梗、蒌根)以润肺、宣肺化痰为主,(旋覆花、枇杷叶、苏子、杏仁、陈皮、白果、半夏)以降气化痰为主。其中桔梗的使用可以带领诸药上行,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白果因其有收涩的作用,故在方中和辛散宣肺的药同用可使敛肺而不留邪,宣肺且不耗气。从而达到一个祛邪扶正的目的。(生薏米、蒲公英、板蓝根)三味药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可以消除炎性反应。(生三仙、大枣、炙甘草)大枣和炙甘草有健脾益胃的功能,生三仙既有健脾消食化积的功能,还可以疏肝,肝的疏泄正常可以帮助脾气升清。另外大枣做为引药之精,通常在调脾胃和气血的方剂中都会用到,药引子顾名思义就是将药的作用集中引到某处,红枣因为入脾胃经,所以用它做药引子目的是使方剂中健脾胃的药药力更集中到脾胃,使药力不分散到其它脏腑。如果中焦无积滞,脾胃功能强健,则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正常,脾的升清可以将水谷精微更好的输送至肺。胃的下降可以进一步帮助肺完成肃降功能。肺的宣肃功能正常,相关疾病自然得愈。整个方剂用药以润肺化痰止咳为主,辅以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通过润肺化痰止咳及健脾和胃药物的使用,使肺的宣肃功能得以恢复,佐以清热解毒药消除炎性反应。从上面肺病在胃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一种疾病都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所以我们在确定一个疾病的治疗方法时除了针对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用药外,还要考虑对导致疾病出现的根源及可能波及的问题也要适当的用药,这样才能起到消除疾病的根源及预防疾病的传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anfuhuaa.com/xfhgx/10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医医话名老中医刘鹤一教授大有裨益的
- 下一篇文章: 治疗脾胃病常用八法补消温清升降